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 页数:9页
  • 字数:约 6189 字
  • 大小:174.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南域PPTer
  •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课前任务】

    要求学生细读任务内容及要求,明确后开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任务内容

    任务要求

    1.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古诗词名句等材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2.再将若干四人小组分成A、B两个大组进行PK:

    A大组各小组:搜集并整理一个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及其故事。

    B大组各小组:采访一个身边的自强不息的人物。

    1.整个资料搜集与整理的过程,各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全员参与并各司其职。

    2.A大组各小组:将搜集的资料打印或抄写下来,并推选一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讲述搜集的人物故事,讲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

    3.B大组各小组: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提纲后再进行采访;将采访过程录制成小视频;采访后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撰写采访稿。

    4.语文课代表收集同学意见,制定展示评价量表,组成评委会,确定展示顺序。

    【设计意图】搜集整理资料和采访任务,无法在课堂上一一完成,因此安排课前进行。活动任务要求明确,利于指导学生行动。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PK,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一、歌曲导入,营造情境

    师播放歌曲林子祥的《男儿当自强》,营造学习情境。生听歌曲,思感受。

    师:歌中唱道“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周易》中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铸就了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那如何理解自强不息?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用歌曲营造氛围,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活动。

    二、展示交流,引领点拨

    1.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搜集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古诗词名句等材料。

    预设:

    (1)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关于自强不息的古诗词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世间万事俱茫茫,惟有进德当自强。 ——陆游《自伤》

    2.朗读搜集的名言、格言、古诗词名句。(可采取各种形式朗读)

    三、概括提炼,挖掘内涵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强不息”的精神。

    预设: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志存高远、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等。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提炼,让学生对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过渡语:这些词语不仅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外在表现,也给大家指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古往今来就有许多人在自强不息方面做到了知行合一,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一、明确细则,激励竞争

    课件出示:

    讲述自强不息人物故事的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赋分

    赞赏或建议

    故事内容

    人物选取恰当、事件典型

    4

    语言表达

    标准、流利、响亮、有条理

    3

    情绪情感

    情绪饱满,有感染力

    3

    总分

    10

    采访自强不息人物的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赋分

    赞赏或建议

    采访对象

    人物选取恰当、事件典型

    4

    采访内容

    紧扣“自强不息”这一主题

    3

    采访过程

    尊重采访对象,用语得体

    3

    总分

    10

    【设计意图】PK前展示量化评分细则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活动:

    1.请评委会人员坐到前排,根据展示者出场顺序依次评分。

    2.A组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述搜集的人物故事。

    3.B组展示:各小组依次播放录制的视频。

    预设:

    头悬梁锥刺股

    东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仍不肯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头发上(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于是他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曾到好多地方做事,由于学问不多不深,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于是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但因为很疲倦,常打盹,一直想睡觉。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王献之依缸习字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自小跟父亲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作为书圣之子,从小习字,字自然很好,他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便下决心再练练基本功,好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原来他是嫌儿子写的“大”字结构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像羲之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下功夫练习写字了。书圣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4.评委会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最佳讲故事人”“最佳采访者”“最佳合作小组”。

    三、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了解了这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你认为“自强不息”对一个人的成长或成才有怎样的影响?

    预设:自强不息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一个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会发愤图强,才能吃苦耐劳,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强不息”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对自己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交流,共享成果

    课后将A、B两组整理的人物故事和撰写的采访稿张贴在教室做进一步的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课堂容量有限,还有一些学生搜集的人物故事和撰写的采访稿没能呈现,此板块的目的在于做一个有效补充,既肯定学生的成果,又加深交流,为进一步共享成果打下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在前两项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按要求围绕“青年当自强”撰写一篇演讲稿,并在小组或班级演讲。

    【课前任务】

    细读任务内容及要求,明确后组建演讲团队。

    任务内容

    任务要求

    1.根据前面活动中得出的认识,围绕“自强不息”,确定几个演讲主题。如“我的‘中国梦’”“志当存高远”等。

    2.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我的‘中国梦’”“志当存高远”等若干个话题组,小组成员每人撰写一篇演讲稿。

    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级进行演讲。

    1.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

    2.演讲稿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围绕主题选材,层次清晰,演讲不得超过5分钟。

    3.语文课代表负责组织活动:邀请主持人,邀请同学组成评委会,确定演讲顺序,制定演讲比赛评价量表。

    【教学过程】

    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一、明确细则,激励竞争

    课件出示: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赋分

    赞赏或建议

    演讲内容

    观点鲜明,材料典型,重点突出

    4

    语言表达

    标准、流利、响亮、有条理

    3

    语气语态

    自然、得体、情绪饱满

    3

    总分

    10

    二、小组交流,修改讲稿

    各小组成员间交流,集体修改、推选出参与全班交流同学的演讲稿。

    三、全班展示,提升自我

    1.主持人开场,宣布演讲开始。

    2.请评委会人员坐到前排,根据演讲者出场顺序依次评分。

    3.各小组优秀代表依次演讲。

    预设:

    张开自强的翅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张开自强的翅膀》。

    自强是直面艰难困苦的强者智慧,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灰心丧气,不长吁短叹;自强是头顶枪林弹雨的大丈夫气节,在危难面前不卑躬屈膝,不委曲求全;自强是自身功名利禄之外的坦荡风度,在功名利禄面前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自强是一山怪石屡历风霜刀剑的逼迫仍棱角分明的坚毅,是登山者尽管举步维艰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是流水翻山越岭仍不甘落后的恢宏气魄!

    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在于其不怨天尤人,在于其永不言败,在于自己的拼搏奋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宋朝大文豪苏轼,几次遭贬后仍自强不息,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清朝落第秀才蒲松龄,以历史上强者的事迹自勉,留下千古不衰的经典名著。我校67届校友朱敏先生三个月焚膏继晷填补自己的英语空白,自信满满踏上斯坦福大学求学之路。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强的意义。成功不以天赋和环境决定,明确的目标加以坚定的信念并付诸奋斗才能铸就成功。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