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799 字
  • 大小:60.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曼达林演示
  •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测量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在前面“毫米、分米的认识”和二年级上学期“米的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长度单位。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距离。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米的认识”,在三年级的第一单元中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一些长度的单位,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教师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千米”,掌握一定的度量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乐于动手操作、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测量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三、设计理念

    1、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度量观念和创新意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各小组在测量、体验千米的活动中来体现。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估一估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二)教学重点

    能感知千米(公里)的长度,能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皮尺5把,记录的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图一张。

    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让学生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并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注:通过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用手表示某些长度,并估计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大约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使其达到温故而知新,并运用知识迁移为学习千米做好铺垫的目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设置情境,出示问题

    教师:我们在测量物体时,比较精确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和黑板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汽车、飞机、火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作小结后出示准备好的教具、图画中里程碑上标有的60千米、200千米。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里程碑。

    教师小结:通过图画,我们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在计量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千米的认识”。

    (注:创设开放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信息,使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感受1千米的长度

    1、教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100米,跑10圈是1000米。1000米就可用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让学生说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板书1千米=1000米。

    2、1千米的路程到底有多远?教师与学生拿起皮尺到操场上度量出100米或200米的距离,让学生走上几圈,亲身体验一下一千米的长度,并让他们记下走完1公里所用的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测量出长度,分工明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教师随机指导。

    (在给学生设置障碍的同时,引领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学生亲身体验了对千米的认识,强化了数感。)

    3、估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从学校前面的车路到小水潭的距离是1千米。

    小组讨论:在你的周围,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就是1千米。

    4、解决问题。把每小时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接起来(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题)。

    学习千米和米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1、学习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先出示:1千米=米

    2千米=米

    先让学生说出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总结算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5。

    (注: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教师恰当的肯定与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卡片(口答)

    7000米=()千米5千米=()米

    ()米=8千米9000米=()千米

    (四)看书质疑

    (注:在现代教育中,发现问题往往要比解决问题困难,也更为重要。在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中,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发现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

    (五)巩固练习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爸爸的身高为175()

    汽车每小时行75()一根旗杆长7()

    3、请你把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注:以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注: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过程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这节课的收获,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简析

    一、教材简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长度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基本技能方面三年级上期的孩子都具备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千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要靠学生想象、推理来完成,而现阶段学生的推理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体会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000米=1千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这四个目标,其中第1、2点目标是针对知识与技能领域提出的,第3点是针对解决问题提出的,第4点则是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融会贯通,使学生协调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课前准备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5周,记下所用的时间;第二组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走5周,记下自己所走的步数和时间。

    六、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我拟订了以下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激趣引入(二)初步感知;(三)体验感受;(四)巩固应用。

    (一) 激趣引入

    创设生活中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愿望。所以刚开课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阳光明媚的三月,老师去了成都,一路上还录了象,你们想看看吗?在学生热情洋溢时,播放录象:(课件:汽车在告诉路上行使)看了录象让他们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路牌时(课件:特写一个路牌200km)老师追问:在这个路牌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两个新的字母km,接着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能说出km表示千米,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出课题,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来,老师可以直接介绍:这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关于千米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解决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 初步感知(教学例1)

    接下来对千米进行初步的感知,教学例1,在这里我设计了4个层次:

    具体感知——加深理解——抽象概念——课堂活动

    具体感知这一环节我注意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注重把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