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变形记(节选)》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节选)》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页数:3页
  • 字数:约 2290 字
  • 大小:146.13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梁小A-PPT
  • 《变形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变形记》是人教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所选的古今中外小说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变形记》是一篇西方现代派小说,写小职员格里高尔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一只甲虫,因而失去工作,本是家庭支柱的他,一下子成了累赘,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最后他在寂寞孤独中死去,小说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及其背后的现实困境。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高中第一个小说单元,学生在初中学习基础上已具备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段意思的能力,但同学们对西方现代派小说感觉陌生,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内涵难”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三、说目标

    1.梳理情节,分析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教学重点)

    2.了解卡夫卡及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3.联系《促织》,掌握作品通过荒诞、变形的人物形象、情节反映社会真实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本课拟以讨论法和比较阅读法教学。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产生讨论,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 展示蒙克的画作《呐喊》:这幅画是挪威的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生命组图中最著名的一幅,我想先请大家来说一说看完这幅画的感受?

    设计理念:《呐喊》是表现主义美术的代表作,蒙克用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的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此引出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变形记》,我们看看在卡夫卡的笔下社会和人类又是怎样的。

    (二)研习文本

    1、走进文本,完成任务一。

    活动1: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姓名、职业、性格、家庭成员、主要经历)。

    活动2:概括甲虫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的生存状态。

    设计理念:将甲虫的特点与格里高尔的主要经历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窥见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理解他“化虫”的可能。

    ①坚硬的甲:人的封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隔膜。②大身躯、多细足:不堪生活重负。③行动困难: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④弱小: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2、走近作者,完成任务二。

    活动3:查找资料,了解卡夫卡生平及其创作动因(时代背景)。

    活动4:查找资料,了解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设计理念:联系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感知作者的创作动因,引出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大环境:一战前后,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陷入颓废、绝望。小家庭:压抑的家庭环境,父亲专制、暴力。卡夫卡怯懦忧郁、孤僻内向。

    表现主义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对客观形态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

    3、比较阅读,完成任务三。

    活动5:比较《促织》、《变形记》的故事框架和细节描写,从幻想与现实角度分析异同。

    活动6:看结局,解读悲喜结局的虚幻与真实。

    设计理念:通过从幻想与现实的角度及喜悲不同结局分析比较中西方两篇“化虫”作品,掌握作品通过荒诞、变形的人物形象、情节反映社会真实的艺术手法,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幻想与现实”相同点:都是“人化虫”的虚构性。不同点:《促织》:大框架真实,细节荒诞。《变形记》:大框架荒诞,细节真实。《变》的“真实”在于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变》的“荒诞”在于故事框架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人变虫的逻辑结构本身不真实,它只是用来隐喻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

    两篇小说都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沉的批判,但在结局上却是一悲一喜:《促织》在幻想中走向喜剧结局,《变形记》在现实中走向悲剧结局。

    《促织》:表面上是大团圆结局;但从实质上看,这样的结局是以一个九岁的孩子灵魂蜷缩在虫子的体内为代价实现的,这不能不让人心情沉重。这也暗示出现实中的成名父子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在“官贪吏虐”的社会现实面前,别无选择。这时,大团圆使悲剧冲突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幻世界,正义力量的美好追求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实现,只好在虚幻世界中实现。喜剧结局的外衣下,是悲剧的内核。

    《变形记》:格里高尔死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结局,但这并不只是个悲剧。格里高尔在变成虫之前,他的日常工作是违背本性的,在工作中他体验到极端的孤独、无聊。没有满足尊重的需要,更别提自我的实现。格里高尔一直过着“非人”的生活。而变成虫子之后呢?他断绝了一切社会关系,只保存家庭关系,他有了机会去审视自己的人生,也就有了主体——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而当他发现家庭关系也在慢慢变味时,死就变成了一种逃离生存困境的方式。生而为“虫”,死而为“人”。死亡,是悲的结局,觉醒,是喜的寄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