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4篇
-
- 页数:12页
- 字数:约 9132 字
- 大小:69.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梁小A-PPT
位置说课稿4篇
位置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 )小学的教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位置》。
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课重点
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这节课我准备了课件、座位号、方格纸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讲解法
(2)情境教学法
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3)欣赏激趣法
(4)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
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
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游戏导入
上课开始,我通过让学生介绍同学的位置,大家猜一猜他是谁的游戏,有效地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需要,引出课题《位置》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
结合具体情境——教室中的座位,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有关列、行的规定(板书:竖排——列,横排——行),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同学位置,接着又通过说好朋友的位置,巩固新知。(板书:三位同学的位置)2、认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察、比较四个位置的相同之处,学生发现都用了“列、行、第”每个位置都用了2个数,顺势提问,我们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位置?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写法:如a列b行、a/b、ab……我一一展示学生的写法
(2)接着我用数学家的口吻讲解通常情况下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介绍其写法、读法。学生随即练习。(板书数对)以上过程让学生经历了表示位置由文字描述到符合表达,由繁到简的抽象化、符号化的过程。
(3)点名游戏。出示2张座位卡(2,3)(3,2)问:是不是同一个位置?先让学生思考、猜测,再点名验证。
比较(2,3)(3,2)的不同,使学生体会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比较、练习,较好地解决本课的重点,提升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我运用了欣赏激趣法——课件展示和位置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课后探索的热情。
4、学例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是本课的难点。前面学生都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为了不让学生显得唐突,我用一张座位表将具体情境与平面图连接。首先带领学生走进微机课教室,感受上课气氛,接着出示座位表,并将名字定格在横线与竖线的交点上,“有几们同学想认识大家,他们的位置在哪儿?”让学生熟悉方格图,最后通过李叔叔想的邀请大家去动物园玩,特意送来动物园示意图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具体位置。通过创设能让学生提炼数学信息,发现数学规律的情景,既突破了难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1,4)(6,4)这两个位置的特征。想一想:如果在
(6,1)的位置,建一个老虎馆,它和海洋馆这两个位置有什么特征?帮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5、全课小结
(三)巩固提升
1、课件展示要求:标出A、B、C点的位置
2、激情创作:
激发学生通过连接及增加位置点等方法创作图案,这样设计既巩固了知识,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结束本课。
位置说课稿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二、教学内容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第1、2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认识列和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2、在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数对”。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但用文字描述较麻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简洁、明了的数字和符号——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数对的含义、写法、读法。
(2)如何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列和行。
2、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3、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独立学习课本2页的例1,并完成例题的问题(1)和(2)。(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4、全班展示。
(1)用(3,4)表示王艳的位置,王艳坐在第三列第四行。
↑ || 列
行
用(4,3)表示赵强的位置,赵强坐在第四列第三行。
||列
行
(2)师:像(3,4)和(4,3)就是数对,数对怎么读?怎么写?
读作:数对1,2。写时要用逗号隔开,表示列的数字写前面,表示行的数字写后面,加上括号。
(3)学生质疑问难。如:(0,0)、(1,1)是不是数对,各表示什么?
(三)拓展知识外延。
1、游戏
(1)根据“数对”猜朋友。一个学生说数对,其他学生根据这个数对所表示的位置说出在这个位置上的学生的名字。
(2)根据朋友的位置写“数对”。指定一个学生,让其他学生写出表示他这个位置的数对。
2、先写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再写出表示自己前、后、左、右同学位置的“数对”,然后观察,说说你了发现什么?
前、后同学位置的“数对”的第1个数字不变,第2个数字变了,因为列不变,行变了;左、右同学位置的“数对”
第1个数字变了,第2个数字不变,因为列变了,行不变。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八、作业:完成课本4页第1、2题。
九、附录:PPT课件
十、自我问答:
本节课课堂效果如何?
本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踏实,课堂效果明显。
位置说课稿三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单元2~3页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课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能将已有的习惯性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把习惯现象变成数学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2、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并能在方格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教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谁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地交流、合作。
(3)、情感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学生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3、重点与难点:
①、体会数对的引入,数对规定,数对的巩固与运用。
②、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标注方法和表述方法。
③、数对在生活中是自然存在的,数对能用符号刻画物体和事物所在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数对具有有序性,它能用图表展现的更直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实际情景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生活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用班级学生座位图,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2、游戏竞赛法:用数对的描述方式指出你的好友所在的位置和本小组组长的位置。
3、小组合作交流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数对的引入、构建及巩固与运用。
4、情感教学法: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巩固教学知识方式来表扬一些学生,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获得温暖与喜悦。
5、启发式教学法:老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适当疏导;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把学生学习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揭开新知识的面纱,这样学得知识才会更好的得以巩固。
三、说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好,你们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我们怎样很快说清一个同学的位置呢?”,这样设计能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也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自主探究
教学例1:例1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程序是:
首先我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的座位情景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例题1的学习。
其次提出“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确定张亮的位置”,并注意引导学生将教师的表述“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与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上亮红灯的位置联系起来,再使学生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并强调指出,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然后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我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用(2,3)表示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使学生体会到可以用有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并明确书写格式。我再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和本组组长的位置,并说出几组数对让学生说出这些位置上同学的名字(以游戏形式进行),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接着引导讨论“如果先表示行数再表示列数,那么你能写出表示张亮的位置的数对吗”“如果不约定先表示列数还是行数,你能判断(2,3)表示的是哪个座位吗”,使学生体会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
最后完成“做一做”,让学生直接说一说。
(3)课内总结
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位置说课稿四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
研室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探索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以及物体在具体生活中的位置与图上位置的正确转换。
(四)教、学具准备:相关课件及方格纸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时,先用谈话启发法,通过课前交流,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使学生的思维可以迅速的进入最佳状态。教学例题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共享,在共享中成长。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抽象概括,练习提高。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引出有关位置的问题。
先请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然后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不要说出姓名),让大家来猜猜她(他)是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的位置进行描述,学生表述的方式可能会五花八门,会很复杂,这样也正是在学生表述不准确的质疑中,产生学习确定位置的需要。生活中经常需要确定位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位置)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座位图。
教师说明分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为第1列、第2列、第3列直至第6列,从前往后依次为第1行、第2行直至第5行。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张亮的位置,要求尽可能简洁。当多位学生说完之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评价哪种方法最简洁?当学生一直认同第2列第3行是最简洁的描述方法时,教师板书:第2列第3行。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案3篇
- 页数:12页
- |大小:101.5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折扣说课稿
- 页数:6页
- |大小:50.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47.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2篇
- 页数:19页
- |大小:72.5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教案2篇
- 页数:22页
- |大小:135.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 页数:5页
- |大小:121.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教案
- 页数:19页
- |大小:121.50KB
热门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24.27KB
- 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7KB
- 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动物怎样过冬
- 页数:3页
- |大小:36.00KB
- 说课稿
小班生活《小脚找朋友》说课稿
- 页数:2页
- |大小:33.31KB
- 说课稿
雾在哪里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0KB
- 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课后说课稿 雪花和雨滴
- 页数:3页
- |大小:37.00KB
- 说课稿
今日更新
精选高中生期末评语
- 页数:42页
- |大小:7M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
“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 页数:6页
- |大小:139.05KB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 页数:7页
- |大小:26.12KB
2024年度工作计划汇编(18篇)
- 页数:72页
- |大小:196.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