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3篇

  • 页数:15页
  • 字数:约 10032 字
  • 大小:97.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Tovelo_PPTer
  •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一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P61页的内容。 (2)小棒。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育方面: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1页例1、做一做及P63页练习十一第1-4题。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要让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计算方法,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四、教学方法:

    按照我对教材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并通过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得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材以“和跳跳蛙一起去春游”的情境展开,先通过过关的形式复习铺垫,接着围绕“乘车”情境提出问题,通过直观操作及课件演示,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最后围绕着“春游”的情境精心设计有趣、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强化所学知识。整课生动、活泼,交互性强,符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励,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

    跳跳蛙: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跳跳蛙。春天到了,郊外的景色可美了,我想带大家去玩玩,你们想去吗?

    (播放导语和跳跳蛙出游情境)

    不过我想先考考你们,请看:

    1.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34 48 57 96

    30 50 7 90

    (出示课件)

    2.口算。

    30+6=5+20= 30+60=50+20=

    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复习铺垫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了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在这里设下铺垫,为后面难点的突破打下伏笔,促进学习迁移。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跳跳蛙:小兔子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非常高兴,瞧,它叫上几辆车来接我们了。

    (出示停车场的场景)

    公共汽车有34个座位,面包车有20个座位,老爷车有2个座位。

    (出示课件)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上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们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A.公共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几个座位?

    B.公共汽车和老爷车一共有几个座位?

    C.面包车和老爷车一共有几个座位?

    D.三种车一共有几个座位?

    师:小朋友们真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做做。(拿掉C、D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乘车的真实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引发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再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解决。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一组同学读题)

    要求公共汽车和老爷车一共有几个座位,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2

    师:你们会算34+2吗?自己想想,可以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想应该怎样算,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说。

    学生活动,汇报。

    A.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4根、35根、36根。

    B.用点数的方法算:34、35、36。

    C.口算:先算个位上4+2=6,再算30+6=36。(提问:为什么要把4和2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4+ 2 =36

    6

    D.摆小棒:先摆4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6根小棒,再和三捆小棒合起来是36根。(指名学生摆,并边说摆的过程)

    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学生一起说过程。

    (出示课件)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师:请你自己再说一说34加2的计算过程。

    2.自主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指名读题)

    要求公共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几个座位,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20

    师:34+20等于几?怎么算呢?

    小组交流、汇报。

    A.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4根、44根、54根。

    B.用点数的方法算:34、44、54。

    C.口算:先算十位上30+20=50,再算50+4=54。(提问:为什么要把30和20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4+20=54

    54

    D.摆小棒:先摆3捆小棒加上2捆小棒得到5捆小棒,再和4根小棒合起来是54根。(指名摆,并边说摆的过程)

    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学生一起说过程。

    (出示课件)

    请你自己再说一说34加20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思考,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实践,合理整理出算法,在算法中理解算理,学生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老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 无需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3.联系比较

    A.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B.这两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桌交流)

    强调: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时候,组织了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概括能力。

    (四)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跳跳蛙:解决了乘车问题,我们坐上车出发吧!

    《火车开啦》

    音乐响起:

    1.“交朋友”

    (出示跳跳娃进入美丽森林找朋友的场景)

    师:跳跳蛙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森林里,咦,怎么小动物都不见了?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捉迷藏呢,只有我们回答对了它们出的题目,它们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呢!

    出示“做一做”的题目,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小小医生”

    (出示跳跳娃爬上美丽山坡为小树治病场景)

    师:爬上一个美丽的小山坡。

    出示小树及计算错误的题目(画外音:唉呀,我们生病了,谁来救救我们呀?)

    师:谁愿意当个小小医生,帮帮小树把错误的得数改过来?

    3.“给小鸟找家”

    (出示跳跳娃给小鸟找家的场景)

    师:小树长成了茂密的大树,小鸟们都来树上安家了。谁能帮小鸟找到它们各自的家呢?

    4.“过河”

    (出示跳跳娃过河的场景)

    师:跳跳蛙带着我们来到了小河边。(画外音:那不是我的朋友小鸭吗,小鸭,等等我们。)

    师:要想过河,必须完成荷叶上的题目。跳跳蛙来到河边抓耳挠腮也没想出来,谁愿意帮帮它?

    【设计意图】:在巩固反馈阶段,练习设计围绕着有趣的情境来展开,让学生的巩固练习有了情境为依托,独具匠心,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知识得到了强化,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真正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跳跳蛙带我们去了这么多地方,大家高兴吗?还记得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吗?

    提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六)课堂作业

    1.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完成P61页例1。

    2.完成P63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公共汽车和老爷车一共有几个座位? 公共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几个座位?

    34十2=36 34十20=54

    6 50

    教学反思

    本教案已用于实际教学,反思整节课,我有以下感受:

    (一)思得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本节课例设计以“跳跳娃带我们去春游”的情境并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如课例中解决“乘车”问题和巩固新知中的“交朋友”、“小小医生”、“过河”等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

    (二)思失

    本节教学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三)思改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反思,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必须结合全体学生,更多的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加强学生口头能力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做到语言精确到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二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6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本课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们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本课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课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的知识,经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 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更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2)操作实践 探索算法(3)自主尝试 发散思维(4)拓展练习,总结全课。

    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首先用课件展示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我先让孩子们观察图来揭示新知,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的知识,并引出新的知识,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形成了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安排了第二个环节。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我首先向孩子们提问: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接着请孩子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接下来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再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2)先拿出27根小棒,再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们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们通过回忆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明白,相同的做法是把没有满十的小棒凑成十根捆成一捆,从而引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

    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27+8 的竖式,然后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上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再提问: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3、小结

    首先提问: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 并进行板书。

    4、巩固练习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因此,在教学例题2 9+75时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处理练习题

    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 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让学生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游戏:

    进行抢答赛,再次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六、小结:

    提问: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