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说课稿

  • 页数:5页
  • 字数:约 1947 字
  • 大小:31.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许伟工作室
  • 《跷跷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跷跷板”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经历比较活动,增强轻重的生活体验。

    3、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

    4、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2、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四、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熊重、小猴轻)

    (2)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4)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用观察法比较轻重。

    (1)师出示一本书和一支铅笔,你能估计一下谁重谁轻吗?(书比铅笔重,铅笔比书轻。)

    (2)师再出示一个空饮料瓶和一个玻璃小玩具,让学生估计谁重谁轻。(大的东西重,小的东西轻)

    (3)请几位同学用手掂一掂告诉结果:空饮料瓶大但是比小玩具重,小玩具小但是比饮料瓶重。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3、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