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说课稿

  • 页数:4页
  • 字数:约 2369 字
  • 大小:39.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天皓PPTER
  • 《枫桥夜泊》说课稿

    一、说教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行画面想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时空差距,学生处在以直观感受为主的心理水平。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本课教学将充分体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诗人与文本的距离。

    2.提示点拨法。点拨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点拨学习重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解诗人的“愁”及诗文传递出来的清幽凄冷的意境,这时我将提示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声音、视频与文字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各项思维感官,从而深化对诗歌情感的体悟。

    三、说学法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三个:

    1.诵读感悟法。

    2.想象感悟法。

    3.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分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

    谈话导入:我们从上一节课中了解了出门远行的杜牧在山间对枫叶的热爱。而今天,江南秋夜,桥畔孤舟,常年的羁旅生涯,使诗人张继对水乡静谧幽美的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顿时绵绵诗意流注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读,读出语感。

    先听老师范读,给学生一个初体验。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音、注释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听录音跟读,检查自己诵读时在字音上是否正确。

    因为已学的《山行》也是七言绝句,学生已做过划分七言绝句节奏的练习,所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诵读,大家评议节奏划分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诵,诵出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出语感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文本,请学生认真诵读全诗,找到诗人看到的和听到的。

    诗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要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将意象具体化,充分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这些意象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图画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换位边读边思考: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学生融入诗歌感情里。

    有了上面的情境体验,接着请学生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在学生找到“愁”字后,我顺势介绍“愁”就是本诗的诗眼,并板书“愁”,突出重点。围绕诗眼,抛砖引玉,“诗人为什么愁”,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背景的学习中:枫桥在苏州,距离诗人的家乡湖北襄阳千里之外。此时,诗人不是一个怡然自乐的游客,而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诗中的“愁”。接着让学生继续诵读,从读中去体会诗人的忧愁。

    3.吟,吟出美感。

    吟,让学生领会诗的格律美,进一步领会诗的意境美。我先示范吟唱,顺势激发学生吟诗的兴趣。(播放教学过程视频)

    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诗,一人画诗,把诗中的意象在画中展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自然融合。学生在吟诗中感受古诗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画中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