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说课稿(二)

  • 页数:6页
  • 字数:约 3884 字
  • 大小:56.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白家安毓设计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说课稿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针,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发散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是《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第二节内容。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和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的呈现与深化,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这一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确立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确立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高)。

    3.教材的处理:

    坚持以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的统一,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基础和知识。

    2.能力基础:学生具备初步的互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化,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真理的含义。

    ②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②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④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多媒体演示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图示法(板书用)

    2.学法:

    ①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②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③图示法:化繁为简,帮助理解、方便记忆,培养发散思维。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把漫画、动画、图片等课件展示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

    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策略分析

    创设情境1

    ---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用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图文并茂)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认识名人,了解目标、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1.本节课内容偏多,宜采用简洁的、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

    2.创设形象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2

    ---探究活动一探究真理的科学含义

    1.用PPT演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2.设疑:①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②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3.适时启发引导。

    1.联系旧知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

    2.学生发言,各抒几见,在老师的点拨下形成理念。

    1.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归纳“真理”的科学含义。

    2.学生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3

    ---探究活动二

    探究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用PPT演示:漫画“下雨好不好?”

    2.设问: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

    3.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1.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2.阅读课文,并举一反三,获得感悟,形成理念。

    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问题,通过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从而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4

    ---探究活动三

    探究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展示:“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2.设问:你能帮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么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答小孩的问题?难道真理不止一个?

    3.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1.运用所学的物理和地理知识解释“辩日”问题。

    2.阅读课文进一步探究其它问题。讨论交流——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形成理念。

    将问题生活化、趣味化;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更进一步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5

    ---探究活动四

    探究真理的相对性问题

    1.用PPT展示:勾股定理的材料。

    2.设问:勾股定理不适用于其余三角形是否意味着这一定理不再是真理?这又说明了什么?

    3.适时引导、点拨,归纳。

    1.阅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

    2.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回答问题——经老师点拨后感悟,形成理念。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

    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