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616 字
  • 大小:131.48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Tovelo_PPTer
  •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调和节奏,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3.学习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的写法。

    4.了解周总理对革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加深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2)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讲解:大家知道吗?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逝世,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

    特别是周总理的逝世,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为此忿忿不平,并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面回答质问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只讲了一分钟,便让所有激愤的外交官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着,还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的确,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师板书课题:2 周总理,你在哪里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是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

    柯岩(1929—2011),现当代作家,诗人。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主要作品有《周总理,你在哪里》《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狡黠这一问题,被誉为中国诗的“教育诗”。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2)背景介绍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教师点拨:讲解注意“宿营”的“宿”是多音字,注意xiǔxi读音。

    (2)解一解词语意思。(

    教师提示:我们在解释词语的意思时,除了查阅工具书,好可以根据文本语境推断、解释词语意思。

    注意“沉甸甸”的意思:在本课形容物体因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此词可用来形容东西很重,也可形容果实饱满,有时也可形容心情。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听课文朗读录音,模拟朗诵,把握好诗歌的节奏、重音、感情、语调,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提示:要求学生听准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语调,对照课件显示的停顿,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诗歌中情感。

    教师指导:注意“哪里”“离去”“世界”“这里”“心理”“我们的”等词语要重读。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刚才的示范朗读再读这首诗歌。朗读感情:深情、悲痛、崇敬怀念。朗读语调: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1.要求学生再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歌的结构线索和感情线索分别是什么。(

    教师:讲解补充说明是线索,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线索和线索的类型有哪些。

    教师追问:这首诗歌的结构线索是什么?

    学生在读中体验分析回答。

    教师提示:这是诗的感情线索——怀念崇敬。

    学生1抢答:“你在哪里” —— 感情的开端。

    学生2抢答:“他刚离去” ——感情感情的发展。

    学生3抢答:“找遍整个世界” ——感情的回荡。

    学生4抢答:“就在这里”——感情的迸发。

    学生5抢答:“在人民心里” ——感情的升华。

    教师:什么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结构线索体会的很到位,下面我们再一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线索。结构线索我们一定要根据诗节中的诗句来分析。

    学生边读,边寻找。

    学生甲:询问→呼唤

    学生乙: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三、再读诗歌,精读细研

    1.自由朗读诗歌第1节,诗人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好”这个词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齐读本诗第1节。

    教师补充: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学生甲抢答:诗歌第1节,运用了间接抒情。

    学生乙抢答:我认为诗歌第1节,运用了直接抒情。

    教师:刚才甲同学回答不正确,乙同学回答正确。诗歌第1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深情呼告,直抒胸臆,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教师追问:在第1节中,哪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指正:一个“好”字,体现了周总理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2—7节,思考以下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分组读第2—7节,思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节抓住了哪几种自然景物来写周总理?对应这几种自然景物,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同学们,在这几节诗歌中抓住了哪及种自然景物来写周总理?你们寻找一下。

    预设: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回答,对应这几种自然景物,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1抢答:询问高山、山谷回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自然万物仿佛成为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写出了周总理大步走的细节。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不止,为共产主义理想奉献不息。

    学生2抢答:询问大地,大地轰鸣。那闪着的汗滴表现出周总理胸怀博大,与人民心连心,和百姓同甘苦。

    学生3抢答:询问森林,松涛阵阵,好似周总理的亲切笑语,表明周总理平易近人。

    学生4抢答:询问大海,海浪声声。周总理为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细节表现出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2)第6诗节有什么作用?(

    教师指正: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写周总理处处不在处处在。他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3)第7诗节的“轻些呀,轻些”是否与事实矛盾?用在这里有怎样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要在读这首诗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回答。

    预设1:“轻些呀,轻些”的回声,终于使周总理“死而复生”。

    预设2: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所允许的“幻想”,更是亿万人民最真实的心声。

    教师总结:第2—7节:追忆周总理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的可敬形象,他日理万机,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8、9节,思考以下问题:

    (1)第8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教师在此补充“反复”的修辞手法,以便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

    反复: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学生回答:反复。

    教师指正:应该是连续反复。多次使用“在这里”“在一起”,与前面的“在哪里”相呼应,突出表现了周总理虽死犹生,与祖国江河大地同在,在人民的心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内心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与哀思。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达到了高潮。

    (2)第9节中“永远”“太阳升起的地方”有怎样的内涵?(

    教师:诗句的重点词语的内涵不一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9节,结合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预设1:“永远”表明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预设2: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到“人民心里”,让人联想到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为人民带来光和热。

    教师小结:第8、9节回答周总理“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颂扬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深挚的敬仰、思念之情。

    四、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我们已经把这首诗学习完了,下面请同学们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这首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讨论,然后抢答。

    同学甲抢答:这首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

    同学乙抢答:这首诗还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虚实结合的写法造成一种壮阔而动人的意境。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诗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这篇抒情诗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歌颂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同学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再来明晰一下写法,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然后请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教师指正:运用反复表达强烈的情感。

    诗中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连续反复,“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间隔反复,“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情感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加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

    3.同学们,学习完这首后,你们对此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教师:同学们,一定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注意要结合我们的社会生活去回答。

    问题:作家梁衡的文章《大无大有周恩来》写到周总理的一生有惊人的六无——死后无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想对周总理说的话。

    ➊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 ——选自新华网

    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选自《人民日报》

    预设1:周总理,您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辛勤劳碌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您的无私给我们以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向您学习,早立志,立大志。

    预设2:现在的我们要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有用之才,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我们想念你!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