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1、找一找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2、拼一拼: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2、集体评价: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二、复习知识点1、统计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所进行的“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1页的内容——《亿以上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堂回眸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打基础。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亿以上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总数,让学生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二、说目标(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计数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加法和减法,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数数活动,认识“十万”。1、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2页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数一数共有多少个?再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写出这个数。(说明:第一个数一数活动是使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认识,引出“个”“十”“百”“千”的数学模型小方块和计数器。)2、用多媒体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哇,好多啊!)师:你能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吗?(大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3、运用第一个数数活动中:一个大正方体是“一千”的数学模型,指导学生用100张“一千”的卡片来代替摆一摆、数一数。4、全班交流,逐步引导出先数出一万,然后一万一万来数的方法。(说明: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让学生数这么多的小方块,所以我让学生制作了100张“一千”的卡片代替来完成这第二个数一数活动,从而让学生有了“10个一万是十万”的直观体验!)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习例1和例2的内容。学习例1,教师出示例题内容:470000、3080000、40500000。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以上数所占的数位,可以用计数来帮助,把相应数位相互对齐。学生经过观察可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以470000为例,4对应十万位、7对应万位、后面全部是0,学生很快读出这个数,读作47万。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内容,学生会总结出这些数的读法。接着学习例2,情况和教学内容虽然稍有不同,但经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肯定能够掌握,由于方法相似,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了,不过由于0在各种情况下出现,其也有不同的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
接着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两个概念都非常重要,是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此环节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让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再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么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即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画法,就是相当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说明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以上是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多种动手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逻辑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石三鸟”。]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师:要想研究它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明,教师板书:四边形(于板贴平行四边形后),四边形(于板贴梯形后)。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师: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指黑板图形说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平行的对边。师: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师:纸上(见上图)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验证一下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学生操作,指生实物投影就图说明。)师:通过验证,说明了什么呢?有同样的发现吗?3.形成概念。(1)平行四边形。师:刚才我们验证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这有3个平行四边形。课件呈现:3个平行四边形师:第一个我们刚才验证过了,用电脑再来验证其他两个。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熟练地试商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试商的方法四、说教法、学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十进制计数法(1)、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过的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3)、小组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三)、课堂总结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教师请同学们接下去说完整:“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收集相关的“数”的产生的资料,初步感知“数”的产生历史及变化过程;上课后,我将数位的产生融入“数的产生”这样大的背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王国的博大与神奇。二、把学习的主动权利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如:我在教学“探索十进制计数法”一节时,给学生提供一张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填写完整并说出依据。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填写,就会发现“相邻两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既而明白:相邻两单位进率是十的计数法就是十进制计数法,课堂效果十分明显。三、困惑与反思:本节课对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法的设计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对于“数位”、“位数”、“计数单位”这些概念该不该讲?怎样讲才能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我感到困惑。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这部分内容不好总结,但是与过去的旧知识联系紧密。由讲故事引入课题,进而渗透旧知,由复习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类推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样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说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四)说教法这部分知识与旧知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课,交流评价。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PPT17).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本节课掌握了多少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自己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四、说教学随想最后,我来说说教学随想(PPT18).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积极讨论,而教师,只在关键处恰到好处的引导和艺术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才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你是怎样学习方法的?估算方法的认识:两数很接近最好一个估大,一个估小。如果两数相差很大,要看大数。估算的要求:计算方便;与实际得数接近;符合实际情况学习估算的方法:把结果与准确计算结果比;策略要符合实际情况;总之,要放在实践中学习。[从总结内容,总结方法,总结评价标准,总结学习过程多个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习的?我学习得怎么样?]四.预设结果。这节课这样教以后,学生可能都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在经历一系列现实问题后,学生不再觉得估算难以捉摸,并会对估算教学产生亲切感。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估算价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新知识一旦形成,务必应用它来解决问题,使它进一步形成技能,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深化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设计以下练习:(略)(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角可以分为哪几类?怎样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呢?课外延伸:学生收集不同的角,下节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五)学生互相评价,自己评价自己,(互评,自评)六、说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是一节课的精髓,能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反映教学思维的过程。七、说教学评价。本课时的教学,我大胆组织教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分散难点,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导入新颖,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有序思维,首尾呼应志趣相融,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本节课板书大方,一目了然,各个环节衔接合理。
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第三个规律,商不变的规律。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有了两次的探究经验,这一规律的学习与理解,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如果商不变,被除数、除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会有不同猜想,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计算、观察、比较、主动探讨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利用合作学习,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给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需要教师提醒的是“有没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相同的数,商也不变的?”学生举反例加以说明并指出“相同的倍数不包括0”。设计这个环节,也有意让学生去验证商不变性质。学生在表述时,对于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完整性需要老师及时指导,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环节在验证的基础上,步步深化商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应用新知做好铺垫。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