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说教学过程为了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个环节进行: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新课开始时,用多媒体课件以PPT的形式展示几幅含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即建筑物,道路和家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物体,找出2到3个长方体的实物。并在这些实物的基础上呈现长方体的几何图形。也由此导入新课——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活动一,“数一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请他们找出长方体有几个面,再找出面与面之间的线,由此导入棱的概念,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每三条棱相交于一点。由此导入顶点的概念,再找出有几个顶点。并在设计的表格中板书。
3.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二、说教法根据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发现法: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实物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三、说学法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我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结论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四、说教学流程教学时.我安排了情景引入.揭示课题,自主探究.推导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交流评价五个环节.(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首先,通过比较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大小,复习体积概念。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说重难点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难点是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采用自主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说教学准备在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以及对正方体各个面展开的动画演示。学具有长方体纸盒以及画有长方体展开图的学习卡片。
活动三: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1)学生用类比法学习正方体的特征,并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 开放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在几何体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联系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活动四:学以致用智慧屋,包含判断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的练习,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样的练习题,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
4、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师:(出示课件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上面、前面、右面)师:我们把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根据透视原理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媒体演示) 这就是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师:大家会认了吗?试一试。师小结: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去分析。5、画长方体师: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大家会画长方体吗?画长方体步骤: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2、画出长方体的高。3、连线。6、 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师:同学们刚画出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特点?师课件展示后,学生汇报。(2)、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呢?把你思考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分享。生汇报。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a表示棱长,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a与3相乘。写a3时3写在a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a3(五)、巩固练习、运用公式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1、通过让学生完成看图求体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我对安排了四个判断题,以加深学生对a的立方的理解和运用。3,解决实际问题,我安排了两道题目的是让学生所学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交流。学生可能有按照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的。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同时明确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乘6。7、质疑问难。8、揭示表面积的含义: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积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10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1、书中的习题。15页练一练、17页1、5题。通过有目的的基本练习、巩固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自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中各年级涉及到的内容如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加强了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以及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含义,又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好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方法总结:作平移图形时,找关键点的对应点是关键的一步.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先确定一组对应点;②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③利用第一组对应点和平移的性质确定图中所有关键点的对应点;④按原图形顺序依次连接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即为平移后的图形.三、板书设计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平移的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3.简单的平移作图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图形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科书第40——43页例1、例2,第4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七第3——8题。◆学习目标1.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学习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充分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沟通每行个数、行数、层数与长、宽、高之间的联系,进而顺理成章地推导出公式。◆学习过程1. 实验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看这个长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切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动手做试验:用体积为1cm3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即P33页例1和P34页的例2题及相关练习。(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这样做规范了画法:让学生知道画角要用尺子,还知道了画角时顶点不能不画。3.认识锐角和钝角。出示例二的三个钟面,学生根据很快就能判断出直角,再教学锐角和钝角。考虑到锐角和钝角是第一次接触,可能还不认识“锐"和"钝"这两个字,带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还能辨认连个字的写法。再通过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钝角都比直角大,锐角都比直角小。第三环节,练习拓展、丰富感知练习1.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让学生把一眼能看判断出的角先说出来,再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剩下来的图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已经能够很快判断出一些角。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练习2.判断平面图形中的角。
2、 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活动过程:1、 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应用新知。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第一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制图的正确步骤,我用多媒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折线各用什么表示,还要写上数据和制图日期,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两条折线上的数据怎样写就不混淆了?最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题中的问题,这里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温差”的含义,另外,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看统计图”,我就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看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直观、形象的优越性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⒋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⒌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2)、说学法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解:有理数:3.14,-53,0.58··,-0.125,0.35,227;无理数:-5π,5.3131131113…(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方法总结: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有理数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探究点二:借助计算器用“夹逼法”求无理数的近似值正数x满足x2=17,则x精确到十分位的值是________.解析:已知x2=17,所以417,所以4.117,所以4.120)中的正数x各位上的数字的方法:(1)估计x的整数部分,看它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较小数即为整数部分;(2)确定x的十分位上的数,同样寻找它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3)按照上述方法可以依次确定x的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从而确定x的值.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