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并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3.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磁带、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活动过程:一、 进入活动室1. 听音乐歌曲做鸭宝宝动作找位置坐好师:我的鸭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和森林里的小动物去做游戏。2. 找到位置后安静坐下
三.分析第三部分: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四.分析第四部分: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提示: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我们学校因你们而精彩!不是吗?我们的吴书记是我嫡亲的老师。我忘不了吴老师对我的细微关怀,我读初三那年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吴老师将一盏点燃的台灯轻轻地放在我的课桌上,我不因为视力不好就搞特殊,因此我当即将台灯吹熄还给了吴老师。尽管这样,但吴老师对我的关心犹如一股清泉,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田。从教之后,我有幸与吴老师共事四年。四年来,吴老师对我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关键时刻,吴老师敢说直话;非常时期,吴老师能挺身而出;人前人后,吴老师对我的人品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吴老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书画等行行精通。现在我作为吴老师的学生,也作为一校长,我要真诚地对吴老师说声:“吴老师,vey good!吴老师,谢谢您!”
一、教学目标:1. 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2. 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蒸子的态度的句子。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燕子是益鸟。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你们说得真不错,谁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学生用手比划)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教师范读(二)学生质疑。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燕子为什么要过海?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教学目的】1、了解叠衣服的目的和好处;2、使学生熟练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懂得适当分担家庭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道理,同时提高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课前准备】长袖上衣1件,长西裤1条,木桌1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和实践了系鞋带的劳动技能,你们都回家练习了吗?2、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叠衣服这个话题。叠衣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的衣服方便存放和使用,同时节省衣服存放的空间,衣服不容易起褶皱,穿着舒服和美观些,今天老师要教大家叠衣服。二、指导学生叠衣服每件衣服和每条裤子都有缝的线条。先教叠上衣,然后再教叠裤子。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边讲授边进行示范。(一)叠上衣的步骤和要领:1、扣好上衣钮扣;2、将上衣反向铺在桌面上,然后用手将其抚平;3、取肩宽的六分之一宽度,叠1条直边一直到衣脚;4、将袖子叠进衣背里;5、叠另一边的方法与以上步骤2、3、4相同;6、以包住袖子下方为度,将衣服往上叠。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教学过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一生指)二、探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板书:边长×4)如果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5×4=20(厘米)。长方形的周长呢?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长+宽+长+宽(板书)。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4+6+4=20(厘米)。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长×2+宽×2。即:6×2+4×2=20(厘米)。如果让你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下午1时)下午1时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13时)下午1时就是13时,你是怎么想到用13时表示的?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针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那么下午2时、3时、6时、晚上7时30分、9时5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16时,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这种用0时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的记时方法我们就把它叫做24时记时法。师小结:同学们,一天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一天的作息时间。4、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同一指针可以表示晚上12时、0时、24时。)抽几个时间板书。观察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发现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1、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书上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公顷、平方千米是更大的面积单位,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及1平方千米的实际概念,能区分两个单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作好铺垫。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用打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3、填写正确的面积单位:指甲的面数学书本的封面黑板的面二、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出示:(体育场太大了)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公顷、平方千米)三、新授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5)集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6)集体讨论:0.6+0.8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1、同学们都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过程。2、曹冲是把大象的重量转换成了什么的重量呢?【他是把大象的重量转换成了与它重量相等的石头的重量】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就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3、同学们,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曹冲确实非常了不起,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板书:数学广角——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的礼物。猜猜,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得到它们?全班?个大组,哪组的成员在参与过程中积极主动,认真动脑思考,遵章守纪,老师就奖励这个组一个青苹果,三个青苹果可以换一个红苹果,两个红苹果可以换取一份神秘的礼物。看看哪个组能得到礼物。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