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括号》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括号》说课稿

  • 页数:7页
  • 字数:约 3865 字
  • 大小:139.86KB
  • 格式:.rar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rphy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例3《小括号》。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对教材的理解

    《小括号》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章“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第3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3。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教学内容编排

    第一个层次从连续减五角星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识提供素材。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列式计算教材呈现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引出小括号,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

    第三个层次是归纳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做一做”通过对比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基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已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但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试题即可。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究、适时指导评价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掌握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四、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又要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还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所以在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复习旧知 情境导入→尝试探究获取新知→巩固练习,提升认识→课堂总结评价反思。

    (一)复习旧知,闯关夺星活动: 这一环节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又通过精心创设“闯关夺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二)尝试探究 获取新知

    1.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在剪星星的过程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

    (1)让学生了解情景(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2)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汇报)并能将条件与其他同学的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课前预设学生答案:1.一共剪掉几个星? 2.还剩几个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动手操作交流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的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得信息后,提问:要求“还剩多少个星”,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探寻解决“还剩几颗星星”的方法。然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做、怎么想、怎样列式解决的。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10-2-3=5(个),让学生说清怎样计算10-2-3=5。先算减去2 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 个后还剩多少。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连减,让学生说清楚它的运算顺序,体会不含括号的算式,从左往右运算。为后面含括号的算式的运算做铺垫。

    第二种思路:2+3=5(个)10-5=5(个)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找2-3人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小括号的引入作好充分的准备。】

    3.认知冲突,理解括号意义

    如果将第二种思路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想、自己写,教师巡视,然后提出问题10-2 + 3 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 + 3 吗?为什么?所以学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 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10 一2 十3 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4.创造符号,理解意义,让学生自己创造符号。

    课前根据学生情况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的解决方法:

    (1)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 + 3

    (2)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3

    (3)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 + 3

    (4)画()表示先算2 + 3 ……

    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很好。但让学生思考当他们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他们不说明,别人能看明白吗?(从而引出小括号)所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 + 3 ,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

    板书算式并用黄粉笔加上小括号。

    并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来写一写。告诉学生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号”。

    (板书课题:小括号)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明白小括号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强调它改变了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3=5,再算括号外面的10-5=5(师画运算顺序,并指导读法)。

    5.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加了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答)尝试4道小括号的题,让学生说运算顺序。

    6.总结提升明确意义。

    在对比中让学生归纳概括出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全班齐读: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人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感受小括号的简洁性、统一性。】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说:“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所以在这部分我选择了以下几道题。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用法。

    1.第一关:P74做一做,说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做一做”通过说运算顺序、对比,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第二关:找朋友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