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 页数:6页
  • 字数:约 4276 字
  • 大小:42.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DJW
  •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

    一、解说教材

    《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古诗词是最凝练、精粹的,其感情的丰富与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都是别的文学种类不能比拟的,不能欣赏诗的话便不能真正的理解文学。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古诗词,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篇目,其教学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二、解说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激发兴趣。
    三、解说重难点
    一是提升学生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人初中有必要提升训练目标,也就是将诗歌的朗读变为美读。这项能力可分解为:识字正音,不读错;大声朗读,避免轻声细气;流畅朗读,不中断也不拖泥带水;优美朗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体会汉语的声韵节奏。另外,还应当注意朗读的仪态,要自然大方,不可屈身躬背。
    二是强化学生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训练这项能力,初中则应当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语文教学价值。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养成对古典诗歌语言的语感,由阅读进而吸收,强化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四、解说教法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注重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感受古诗词的声韵之美;其次,要疏通文句,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感知形象,但不要求索过深,而是要避免琐碎分析,以整体感悟为主;最后要提倡背诵积累,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写一些评点、赏析文字。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古诗文较少,刚升人初中时要求不宜过高。要多用启发教学,避免灌输式教学;可先让学生谈感受、理解,再落实到文字。
    同时,做好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也十分必要。要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把学习的起点放置在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文章积累、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顺利地进人初中语文学习。例如,学生在小学学过、读过李白等人的诗歌,老师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学生在小学习惯于朗读,可以利用这一基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进人诗歌的情境之中。
    根据教参的建议,《古代诗歌四首》课时安排为2课时。
    五、解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有一句名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说的就是情景交融,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歌就是将情与景交融合一的典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古代的诗人们用大自然中的这些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们一起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既是引起思考,也是提示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一读:读得准确
    1.大屏幕出示四首诗歌的重点字音,学生认读,并在书上做好标注。
    2.学生试划节奏,教师指导学生用标准的符号划分节奏,按正确的节奏男女生分读四首诗歌,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朗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参中前三课都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朗读训练更是古典诗词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训练是中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途径。朗读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识文断句,会读会背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鉴赏语言、体悟情感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作为初中古诗学习的起始篇目,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划分诗句节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的诗歌常识。
    (三)再读:读得明白
    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完成表格。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情
    设计意图:赏读诗词,首先要过语言文字关,没有读懂便无法悟透。这个环节需要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积累来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整体感知来反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只需要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来引导疑难的突破,将琐碎的讲解化为自主的探究,关注了学生主体的体验,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内化能力。我在设计时摒弃了逐字逐句的简单翻译,是为了避免造成学生学习困乏,限制学生理解多样性的发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古诗词教学开一个好头,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古典语言殿堂,感受璀璨的古典文学魅力。
    (四)三读:读得透彻
    1.读《次北固山下》——由字词生发联想和想象以感知内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你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哪个句子?结合散文《春》中的句子,说说那你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2)任选一个你觉得用的精妙的字,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一读这个诗句。
    用“字用得妙,写出了。”的句式说话。
    (3)再次诵读诗歌。
    设计意图:古典诗词的语句讲究炼字用词,一般都比较通俗、直观。当学生觉得词句陌生时,若引导他们利用联想来理解,往往能够一举两得:既疏通了意思,又增加了积累。诗词的语言蕴藉深厚,仅仅理解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挖掘出深层的含义,即词句隐含着的诗人的情感。
    2.读《观沧海》——由形象生发联想和想象以感受意象。
    (1)观看大海视频,然后全班讨论:诗歌中作者所观的“沧海”与我们所见过的大海有什么异同?
    (2)诗人笔下的大海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诗人只是在写大海吗?(此处穿插背景资料助读,解读诗歌的写作背景)
    (3)诗中的曹操与你印象中的有何不同?
    (4)学生再次诵读诗歌。
    设计意图:诗歌中的形象丰富多彩,因其熔铸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而转化为意象,把握形象、感受意象是进入诗词意境的通行证。《观沧海》气势雄浑苍劲,个性化的景物描写中透露着强烈的感情。作者曹操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思绪在现实和想象中翻飞,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集中寄寓在“沧海”这一意象上。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参悟“沧海”才能把握诗人的情感。由自然形象(“沧海”)的赏析过渡到人物形象(曹操)的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先回忆自然形象的特点,然后解读意象的特点,为学生体验诗人情感、融入诗歌意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由诗眼生发联想和想象以感应境遇。
    (1)诗歌有眼睛,如果从诗中选一个词作为此诗的眼睛,你会选什么?
    (2)围绕“愁心”进入诗歌,诗的哪里可以体现“愁心”二字呢?
    (3)李白的“愁心”除了书信,还托付与谁呢?
    (4)学生再次诵读诗歌。
    设计意图: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我国古代诗人讲究“一字传神,一语惊人”。凡是诗眼必然炼字精确,在整首诗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借助“愁心”生发联想和想象,学生渐渐感知到李白和王昌龄当时的人生境遇,入境方能入情,只有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境遇,才能真切感应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才能达到动情朗读的目标。
    4.读《天净沙秋思》——由画面生发联想和想象以感悟情感。
    (1)感知基调,教师配乐范读。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