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

  • 页数:11页
  • 字数:约 7084 字
  • 大小:789.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DJW
  • 寓言四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品味语言,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寓言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师:本课的前两篇寓言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以伊索的名义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寓言集。大多可能是伊索本人或和同时代的其他人创作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共三百多篇。大多是动物故事,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为人们喜闻乐见。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师:请同学们动笔,在课题的旁边进行知识批注: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设计意图】开课揭题,直入课题,省时高效。介绍文体知识及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1)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课件出示: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首。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的神。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师:由这则材料可知,赫耳墨斯是下一辈的神,他的官职比他的父母要小得多。在课文中,他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3)用几句话概括情节。

    预设 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4)用几个词语概括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预设 希望——得意——失望。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预设 自以为了不得的人往往远不如别人。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做好自己。

    2.品读形象,探究寓意

    (1)对比助读。

    对比三“问”的原文和改文,说说原文的表达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第一“问”:

    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第二“问”:

    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第三“问”:

    原文:“这个值多少钱?”

    改文:“值多少钱?”

    预设 第一“问”颇费心机,先问价众神之王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第二问中忍不住的“笑”将其轻慢之意和窃喜之情展现无遗,第三处“问”增加了“这个”,郑重中酝酿着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我雕像的价格肯定比他们高得多呀!

    (2)品议形象。

    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

    预设 三次发问,一问宙斯,二问赫拉,三问自己,所参照者均为重量级之神,将赫耳墨斯的自视甚高层层渲染,可见其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神。

    (3)说说本寓言的寓意。

    预设 要客观评价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不宜妄自尊大。

    【设计意图】本板块浅文深教,以朗读为线,美读,品读,演读,整体反复,让学生多角度品悟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习得学法。

    三、学用“学法”,自学《蚊子和狮子》

    师:下面,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探究寓意的方法来自学《蚊子和狮子》。1.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1)以讲述的方式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师:下面,我们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留意一下课文的结构特点,提取主人公事件,准备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明确:这则寓言有两段,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揭示寓意。

    ①师范读第一句,生学读全文,练习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

    ②生讲述故事。

    (2)以标题的形式概括情节,理解寓意。

    师:下面我们深入朗读课文。各小组轮读第一段五句话,这五句话每一句写的是一个情节,我们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标题。

    ①小组轮读。

    ②师引导交流。

    预设 挑战——战斗——战胜——被俘——叹息。

    ③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蚊子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

    预设 做事不谨慎往往会招致失败;危险往往藏在不经意时,要随时保持警惕。

    (3)以对比的方式概括故事,再议寓意。

    ①这个故事写了两场战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场战斗。

    预设 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消灭。

    ②这一强一弱、一胜一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弱小的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消灭了呢?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预设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往往能克敌制胜。骄兵必败。

    师小结:读寓言,可以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理解寓意。

    2.品读形象,探究寓意

    师:这真是一只冤死的蚊子呀!下面,我们细读课文,细细地品读一下蚊子的形象。

    (1)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语言,读出蚊子的腔调。

    师:从这腔调里,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蚊子?预设这是一只不畏强敌、自信勇敢、了解敌方弱点和自身长处,但又容易得意忘形的蚊子。

    (2)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战斗过程,读出蚊子的情态。

    师:这只蚊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 聪明,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容易得意忘形。

    (3)生补写蚊子的心理活动。

    预设 要是我刚才谨慎一点就不会撞上去了!我刚刚打败了最强大的狮子,现在却要被小小的蜘蛛吃掉了,真是冤死了!

    (4)说说本寓言的寓意。

    预设 勇者胜,骄者败。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聪明勇敢的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也会惨败甚至丢掉性命。

    师小结:读寓言,可以通过品析主人公形象来领悟寓意。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个板块组织学生实践习得的学法。让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学一篇寓言,有利于方法的巩固,有利于将方法内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训练。

    四、比较阅读,探究写法

    师:同学们,这两则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呢?下面,我们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1)小组讨论。

    (2)交流明确。

    预设 相同点: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②白描;③对比。

    不同点: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展开一个故事,《蚊子和狮子》以蚊子的行踪来展开故事;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③《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结尾出乎意料,造成文意的“突转”,余味悠长。《蚊子和狮子》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板块,将两篇寓言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典型写法,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创编寓言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托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形象里藏着寓意。所以,我们改编不同的故事,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就可以表达不同的寓意。同学们试着改编原故事,表达新的寓意。

    课件出示:

    题目:请将《蚊子和狮子》中的“败仗”情节以《蚊子和蜘蛛》为题改编成以蚊子和蜘蛛为主角的故事。

    提示:可以续写原文,可以删减改变情节,可以补充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改变主人公形象。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理解寓意,从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资料助读

    1.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滥竽充数》《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2.介绍背景资料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出处,一起来读一读资料。

    课件出示: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学习《穿井得一人》

    1.师范读课文,正音明节奏

    课件出示:

    重点字音:溉汲(ɡi j)

    重要句子节奏:家无井/而出溉汲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练读课文,理解词义

    生练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

    课件出示:

    及:待,等到。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居:停留。

    道:讲述。 对:应答,回答。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3.分角色朗读,解说文意

    (1)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读叙述者部分,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提示:丁氏:高兴、激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人云亦云;丁氏回答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

    (2)解说文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用白话演读人物语言,用讲故事的语气叙述故事。

    (全班展示,师酌情评点,明确文意)

    课件出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去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4.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事情节。

    预设

    开端:宋之丁氏,穿井得人。

    发展、高潮: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结局: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师:向结果问原因。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预设 原因: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启示: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这个教学板块,组织指导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朗读课文,演读课文,译读课文,探究寓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方法内化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同时得到智慧的启迪。

    【设计意图】针对这篇寓言的语言特点,本环节从朗读入手,以朗读为线,读准读顺,读懂读深。有了上一节课习得的学法基础,本课探究寓意环节,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酌情自主探究完成或合作探究完成。

    三、学习《杞人忧天》

    1.朗读课文,自主批注字音

    课件出示:

    杞(qǐ) 坠(zhu) 躇步(ch) 跐蹈(cǐ) 中伤(zhnɡ) 舍然(sh)

    2.译读课文,自主批注重点词义

    课件出示: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晓:告知,开导。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四虚:四方。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