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2篇

  • 页数:7页
  • 字数:约 6061 字
  • 大小:62.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曼达林演示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2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物理组8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本课是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必修第一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概念,本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本节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上一章为本节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节是第一章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作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本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学习将为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和其他更复杂的运动如平抛运动创造了条件。而且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进一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见本节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2).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对v-t图线下面积意义的探究,使学生接受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渗透极限思想。

    2).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形成严谨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知识上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为重点。

    能力上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为重点。

    4、教学难点

    知识难点是理解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能力难点是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学习微分法。

    5、教学手段

    为了克服了微分法的抽象难懂,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无限细分的过程。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启发探究式综合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即微分法的教学上采用了目标导学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既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从匀速过渡到变速的教学上采用了比较法,启发学生从已有认识获得新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另外还通过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等手段,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说学法:

    匀速运动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内容,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图象,在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时也渗透了微分、极限的思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我采用了学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前设计知识回顾,锻炼学生总结复述已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学过的瞬时速度概念和匀速运动为基础,利用实例,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深化对微分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规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通过面积自行计算求位移时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规律的消化理解;强化有意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经历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程序:

    知识回顾

    针对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我在课前利用学案的形式对本节课涉及到的已有知识做了回顾,为本节课作了知识上的储备。

    新课引入

    我以位移用x表示的来历作为切入点。这是本节书下注释的内容,但我认为第一章用△x表示位移而本节用x,会造成学生认知混乱。让学生明确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写为x=vt,然后过渡到让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形象地体现在v-t图像中。这样引入清楚明了,自然流畅,还为矩形面积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新课教学

    首先处理的是匀速运动某段时间的位移就是v – t 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的“面积”的问题。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打好基础,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准备。

    要求学生独立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把位移与矩形的面积联系起来。并且说明面积有正负表示位移的正负方向。由于有前面的伏笔和准备,学生能很容易地独立得出结论,激活了学生继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积极性和愿望。

    接下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能用v–t 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来表示。这一部分在时间分配和师生投入精力方面都是最大的。主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注重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是引用课本上思考与讨论中的实例组织学生展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讨论的。为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我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实例是一次测量记录,引导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粗略估算物体的位移。问题一是引导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即要研究的是何运动。讨论的结果是,变速运动现阶段只能用平均速度粗略估算物体的位移,但显然不能用任一时刻的速度乘上整个运动的时间去计算位移.这将导致巨大的误差。问题二中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指引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而且学生也发现仍然有误差。问到如何评价此方法时,有学生提出此方法的依据是瞬时速度可以近似地代表短时间的平均速度,这里体现出学生掌握了第一章瞬时速度的概念,并且学会了应用。接下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若时间间隔取得很小,误差会很小,甚至接近真实值。通过问题的一步步升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在思考与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我在v-t图象上,利用计算机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无限细分的过程,把一个变速运动在极短时间内当作匀速运动来处理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小矩形面积之和就非常非常接近于梯形的面积,到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图象中“面积”的结论水到渠成。对这个难点的突破,我采用的是师生互动的渗透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渗透了极限的思想,但没有使用极限的语言,既解决了问题,又留下了今后进一步渗透的空间。学生自己分组讨论,能够发挥小团体合作学习的优点,经过思考、讨论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所加强,科学思想也逐步形成。

    在把“面积”与v-t图线相联系的问题上,我采取了和课本不同的方式处理。课本是先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再通过无限细分的过程使图线下小矩形上端的“锯齿形”越来越小,直到接近于梯形的面积。而我是先通过无限细分的过程给出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得出所有小矩形的上边连成的直线刚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线,所以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刚好等于v-t图象下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这样避免了“锯齿形”面积的干扰,还锻炼了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能力。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很好,顺利得出结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通过计算“面积”推导出位移公式几乎都是由学生通过板演和学案的形式自主完成,推导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面积”可看作梯形,还可看作小矩形加上三角形,锻炼他们使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最后总结强调公式的矢量性,正方向问题。

    本节课我安排了两个例题,通过学案的辅助,以学生自己分析解题为主,师生交流共同完成。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

    例一是书上的例题即匀加速运动分析,解题时注重书写格式规范和运动示意图的画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例二是刹车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匀减速运动问题。我特意让学生自己解决,用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的解题情况,学生马上看到矛盾所在,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要相符合,求刹车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应特殊处理。事实证明,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的结果在加深记忆方面比教师讲要好很多。

    最后,我设计了小结和导学反思。导学反思是我在新教材教学中尝试的新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能够自发重视思想上收获和体会,总结自己的错误,使认识得到升华。在作业的处理上我只是留了简单的书后习题,目的是巩固公式。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把一个在物理学发展中极为深刻而有效的思维方法—微分法,以简约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教学中仅仅侧重知识点“套用”,而忽视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一个变化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思路。而且常常是对待复杂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在渗透中形成了科学的思路,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达到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对“v-t图象面积位移关系”进行充分探究,把“做一做”栏目的内容移到下一节课。这种做法既实现了运用数学方法和极限思想研究并解决物理问题,又使教学过程更流畅,重点更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小组讨论时,设计的问题还不够开放,实际上学生可以自己找到正确方法,应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讨论空间。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和认识,谢谢大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次说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和扩展。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它为以后学习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处理问题、推导动能定理的关系式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刚入学不久,还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水平较低、推导运算能力不强.。因此既要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的手和脑动起来,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极限法的特点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公式推导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根据本节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地位,重点确定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理解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和定势性,对极限思想和图像知识的结合使用普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的难点确定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节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五、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为下面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2)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

    指导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2、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1)提出问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它的υ-t图象有什么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猜想假设

    分组自由讨论:根据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启发学生猜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其速度图象有什么关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知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4、互动探究

    (1)极限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阅读“思考与讨论”小版块.

    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阅读能力

    提出下列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a、用课本上的方法估算位移,其结果比实际位移大还是小?为什么?

    b、为了提高估算的精确度,时间间隔小些好还是大些好?为什么?

    针对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性加以评价和进一步指导。

    让学生从讨论的结果中归纳得出:△t越小,对位移的估算就越精确。渗透极限的思想。

    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间对比总结,使学生学会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

    (2) 分析推理

    引导同学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设置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初速度为υ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例:利用学生画出的初速度为υ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求时间t内的位移x.

    提问1:将时间t分成5小段(如书中图2.3-2乙所示)运用υ-t图象,求x。

    提问2:将时间t分成15小段(如书中图2.3-2丙所示)运用υ-t图象,求x。

    提问3:将时间t分得非常细(如书中图2.3-2丁所示)情况又怎样?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