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2篇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9812 字
  • 大小:1M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老余工作室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2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编写的。作为“融入民族文化”一课的第一框,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自觉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者(第二框和第三框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框题的内容还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文化篇”的开篇。所以说,这一框题的学习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关联的中华文化,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并能积极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3、教学重难点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且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思想上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化为爱国行动显得非常必要。

    三、学法与教法

    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按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应该符合常态课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一框的内容浩瀚而庞杂,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有较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我们的预期有较大差距。为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将在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会甄别与筛选。

    我的具体教学流程是: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周杰伦《青花瓷》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一课的课题很大,但课堂导入的切入点要小。学生对周杰伦的《青花瓷》很熟悉,用周杰伦的《青花瓷》—瓷器China —中国China—中国文化的导入学生较容易接受。

    (二)体验感悟,达成目标

    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我将从以下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1)说“名”释“意”——感受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汉字”的魅力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交流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从我们的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说起,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讲述自己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贴近学生实际,用名字来说文化,共同感受汉字的魅力。用汉字说文化是为了强调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同时也为第二部分—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好铺垫。

    (2)中华文化大家谈——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在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确定一个探究课题。学生可以从课本上列出的孔子、京剧、长城、敦煌壁画、编钟、算盘、地动仪、武术八个方面选择性地进行探究,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进行探究。教师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学生探究内容的“撞车”,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相关素质与能力。学生可能讲得并不完整,这时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

    (3)历史文化名城的维护——保护传承中华文化我有责

    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师生近距离地了解镇江文化。教师重点介绍镇江西津古渡文化,了解西津古渡文化的内涵及价值,以及镇江市对西津古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学生畅谈镇江近年来在城市改造进程中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例。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举例。

    学生思考: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是否相矛盾?

    师生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对我市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镇江文化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镇江人,有必要了解镇江本地的文化,在感受镇江文化深厚底蕴的基础上,肩负起传承镇江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研讨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投身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以班级为单位,给镇江市有关部门写一封倡议书,提出保护镇江文化遗产的一些举措。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二

    典型案例导入

    (课件展示材料)

    启蒙时代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普遍出现一种泛中国崇拜的思潮,人称“中国潮”。它在将近一个世纪里把不断美化的中国形象推向高峰,中国几乎成为西方文化向往的乌托邦。“中国潮”既指一般意义上西方人对中国事物的热情,又特指艺术与生活中对所谓的“中国风格”的追慕与模仿。“中国潮”开始于1650年前后,结束于1750年前后。一个世纪间,“中国潮”表现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高深玄妙的哲学、严肃沉重的政治到轻松愉快的艺术与娱乐。孔子的道德哲学、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汉语的普世意义,中国的瓷器、丝织品、茶叶、漆器,中国工艺的装饰风格、园林艺术、诗与戏剧,一时都进入西方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感。在欧洲社会面前,中国形象为他们展示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

    “中国潮”是那个时代西方人追逐异国情调的一种表现,没有比中国更遥远的地方,也就没有比中国更神秘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包括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人与物产、生活方式等。“中国潮”的发起人主要是商人和传教士。商人们贩运来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在欧洲生活中掀起一股“中国潮”;传教士们贩运回来的孔子哲学与中国的道德神学,在欧洲思想界掀起了另一种热潮,中国思想与制度,成为精英阶层的文化时尚。传教士们从中国回来,便成了社会名流,他们穿着中国的长袍,谈论圣明的康熙大帝与玄妙的孔子哲学。他们介绍中国的书信在社会上流传,激进主义者感到兴奋,正统主义者感到恐慌。哲学家们不甘寂寞,也参与到中国哲学是否无神论的讨论中来,有人甚至思考是否可以用中国道德哲学取代基督教神学。莱布尼茨希望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鉴于我们道德败坏的现实,我认为,由中国派教士来教我们自然神学的运用与实践,就像我们派教士去教他们启蒙的神学那样……”

    师:17、18世纪中国潮的出现反映了什么事实?

    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西方文明的重大影响。

    师:为什么西方人中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极大关系,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西方人。我们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板书课题:第二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民歌导入

    (播放一组民歌组合: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

    师:你能知道这一组合中有哪些民歌吗?

    生1:有《康定情歌》《刘海砍樵》《茉莉花》《绣荷包》《大坂城的姑娘》等。它们分别流行于四川、湖南、江苏、河北和新疆一带。

    师:这位同学听力不错,而且对中国的民歌了解不少。我国不少地方的民歌,包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了那个民族或地方的精神追求。你能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文化现象吗?

    生1:我国许多优美的民歌,流行于特定的区域,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

    生2:我国许多优美的民歌,流传很广,也有很长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师:是的,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如何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课题:第二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推进新课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这个省有一市镇,叫做泉州,他们在那里制造各色优美的瓷器,并由那里远销到全世界。它品类丰富,价格又极便宜。”这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述的中国见闻。

    材料二:“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的看法。

    材料三:“‘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的结论。

    问题探究1

    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生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贵;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生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师:中华文化的这种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得到说明呢?我们可以从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得到有力的证明。

    板书: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问题探究2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中国文学名著,你能说出对你感受最深的几部作品来吗?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

    生1:长篇名著首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另外关汉聊的戏曲作品、鲁迅的散文、杂文都不错。尤其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很大影响,现在不仅中国,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有红学研究会。

    生2: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时期的小说,它们对后世影响很大。

    师:我们的祖先、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学艺术财富真是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尽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不仅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板书: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问题情景2

    (课件展示资料)

    公元前256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在岷江中上游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以都江堰为首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农田的灌溉、成都市企业和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

    都江堰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

    问题探究3

    都江堰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哪些在中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就吗?

    生1:都江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生2: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就很多,不少对世界文明都产生深远影响,如“四大发明”、中医学、农学、天文学等,都很有影响。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这里有一个图表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供大家参考。

    (课件展示资料)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

    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1500年

    时代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北宋初

    北宋到明中期

    比例

    50%

    62%

    71%

    58%

    某英国学者: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渡)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其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和独到的科学技术成就,而且通过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也能得到有力的说明。

    板书: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问题情景3

    (课件展示图片资料并引导学生讨论)

    2004年,云南利用丰富多彩的多民族人文景观,打造多元文化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文化冲击波,无论是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还是引起轰动的《云南映象》,在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着云南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走向了世界。

    问题探究4

    1.你知道上述图片反映了哪些地方的文化特色吗,能具体分析一下吗?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地域色彩?

    2.你能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我国的区域文化吗?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生1:图片反映了我国的江南水乡文化和西南边陲的滇黔文化。地处江南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如行云流水般的丝竹之声,清秀柔润的江南文学和山水画,小巧精致、无水不成园的江南园林,饮酒品茗的嗜好及对紫砂壶的讲究等,无一不与水结缘。水为江南带来了优雅的文化内涵。

    生2: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历史上,西南地区属于边地,因交通不便,与内地交往不甚密切。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样,多民族交错杂居,因而滇黔文化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师: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和语言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中国不同区域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突显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华东地区人工雕饰的文化资源较多,西南地区原生态文化资源占多数;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问题探究5

    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

    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生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生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过渡)师: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得益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板书: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问题情景4

    (课件展示图片)

    问题探究6

    我们的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你能列举一些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吗?

    生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生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生3: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如胡琴、笛、箫、唢呐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比如我们从教材第69页相关链接可以看出,《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史诗的篇章结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具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特点。从民族文学角度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

    问题情景5

    (课件展示投影)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

    师:结合教材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探究7

    1.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吗?

    生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

    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

    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拳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生2:比如,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生3: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

    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关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邮票:

    (课件展示图片)

    猜一猜:这几幅邮票分别展示了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说明了什么?

    生:1蒙古族摔跤。2藏族响箭。3维吾尔族赛马。4朝鲜族秋千。说明了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重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有本民族的色彩,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大、深厚。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