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 页数:5页
- 字数:约 5582 字
- 大小:70.33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梁小A-PPT
《过秦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1)《过秦论》,节选自贾谊的《新书》。
(2)《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篇课文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这个观点也贯穿在其余两篇之中。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同时,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3)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并且,因为高中生思维发展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喜欢探究事物本质这些特点,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突破途径:通过疏通文意的方法,尽可能理解文章大意及写作特点。
2、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作家作品,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能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详细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主旨,明确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悬念导入法。用悬念导入能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根据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
3、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4、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突破重难点。
四、学法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古文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对这种古代散文比较少见,特别是叙史和议论结合的写法更是陌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反复地诵读,分析句型,对比句型的意思,达到疏通文意,这样,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讨论探究法能复述课文,了解文章层次,理解文章主旨含义。
五、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安排两个课时,今天我着重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如以下所示:
(一)导入
老师以“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开始,说明这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讲述在两千多年前,实力强大的秦朝却被一场农民战争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顺势提问: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并顺势引出课文标题,解释:“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顺势提问:那秦之过是什么? (设计依据:用悬念提问的方法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关注和兴趣,并且学生能未读文章而对文章主旨有整体的感知。)(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简介(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1、 作者: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2、 背景: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设计依据;了解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内容)(1)(三)、老师给学生放《过秦论》的录音,边听边让他们找出本课的生字词,听完之后老师提示一些生字的读音并加以强化,尤其提醒学生在通假字的问题上不要出错)
腴(y)轸(zhěn)镞(c)笞(chī)恬(tin)藩(fān)瓮(wng)牖(yǒu)
孝公既没(m)召滑(sho)俯首颈系(x)践华为城(hu)劲弩(j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蹑足行伍(hng)将数百之众(jing)
度长絜大(du) 比权量力(ling) 万乘之势(shng)
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
(设计依据:根据高考对常用字词的要求,注重平时的积累,紧随高考关于字词的脉搏跳动)
(四)、疏通文章的前三段,在老师的点播下,让学生讨论并提问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疏通。(让同学们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并联系文言文的特点总结常见的文言现象。)
1第一步,学生分小组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老师将本课重点通假字进行梳理。(老师板书: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2第二步,学生找出本课中的古今异议词,老师将本课重点古今异议词进行整理讲解。(老师板书:古今异议)
例 句 古义 今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3第三步,学生分组分别找出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及形容词的活用,抽两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老师最后对词类活用进行总结,并将所有活用词展示在多媒体上。(老师板书:词类活用)
A、名词的活用(老师板书:名词→状语)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B、动词的活用(老师板书:使动)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
C、形容词的活用(老师板书:形容词→使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
4一词多意(老师板书:一词多义)结合课后练习题,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①制(例句 出处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例句 出处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设计依据: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 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归纳总结然后在记忆,把文言文中的若干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归纳起来,进行理解记忆。来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归纳理解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缔交赢粮而景( )从 因利乘( )便 万乘( )之势
②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宁( )静 乐( )毅 安乐( )
③翟( )景墨翟( ) 召( )滑 累召( )不应 蒙恬( )
④逡( )巡鉏耰棘矜( ) 度( )德量力
(设计依据:巩固读音,夯实基础)
2背诵文章的第三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3熟读全文,理解文意,试着背诵文章的后两段。
(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文言知识)
十、 板书:
过秦论贾谊
通假字 2、古今异议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1)名词→状语
(2)使动
(3)形容词→使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借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深入分析课文:(分三步设疑讨论)
第一步:由标题引入第5 段, 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这一步我计划设计如下问题:[提问] 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 、陈涉四种力量用符号“〈”连结排列起来。[提问] 按例句“‘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第五段议论是全文的重点, 需要反复朗读与全面理解。抓住对比即抓住了重点;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课文内容, 激起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原句, 促使学生细读课文, 理解文句词语,抓住重要句子、重点词语。学生学习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过程, 也是自学文言文能力提高的过程。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屈原列传》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页数:2页
- |大小:26.43KB
《包身工》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页数:2页
- |大小:57.52KB
《包身工》说课稿(三)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页数:4页
- |大小:110.07KB
《包身工》说课稿(一)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页数:4页
- |大小:136.58KB
《荷花淀》说课稿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页数:7页
- |大小:58.00KB
《蜀道难》说课稿(一)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页数:5页
- |大小:59.74KB
《陈情表》说课稿(一)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页数:4页
- |大小:64.48KB
热门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24.27KB
- 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课后说课稿 雪花和雨滴
- 页数:3页
- |大小:37.00KB
- 说课稿
中班健康《袋鼠跳》说课稿
- 页数:2页
- |大小:34.88KB
- 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7KB
- 说课稿
《陀螺》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39.00KB
- 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动物怎样过冬
- 页数:3页
- |大小:36.00KB
- 说课稿
今日更新
精选高中生期末评语
- 页数:42页
- |大小:7M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
“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 页数:6页
- |大小:139.05KB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 页数:7页
- |大小:26.12KB
2024年度工作计划汇编(18篇)
- 页数:72页
- |大小:196.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