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6135 字
  • 大小:643.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梁小A-PPT
  •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阅读诗化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旁批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理清故事情节及其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

    3.赏析诗化的语言,体会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孤独和挫折。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文旁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及其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

    3.赏析小说诗化语言,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孤独

    1.畅谈“孤独”感受,情境导入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喜悦有忧愁。当然,我们还能体会到一种凄凉、酸苦的滋味——那就是寂寞与孤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说成长需要体验各种滋味,那么“孤独”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孤独,让生命在孤独中更加灿烂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看看少年杜小康在孤独中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2.走近作家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2019年,曹文轩《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作品简介。

    课件出示:

    《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了解作家作品,便于我们更深入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涵及特色。

    二、初读,触碰孤独

    1.圈点批注

    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12处旁批,请你自读思悟,扫清字词障碍,同时结合旁批,圈点勾画,进行批注。(教师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

    旁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小说故事的发生背景:家道中落,辍学放鸭。

    旁批②:杜雍和为什么这样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无法改变现实,杜小康离开同伴,离开学校去放鸭,走上孤独之旅。

    旁批④:前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对未知的向往,对前途的迷茫。

    旁批⑦:这里与前面哪些地方相照应?第1段: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第8段:终于已经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了。第11段: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第21段:芦苇如绿色的浪潮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总结: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圈点批注特别要注意交代小说背景,以及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句子。

    2.概括情节

    试结合旁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完善并展示)

    课件出示:

    少年杜小康芦荡放鸭战胜孤独走向成熟。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形式上,更接近“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强调“印象”“感觉”“意境”。结合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那些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照应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感受这类小说的特殊韵味。而且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可以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三、跳读,理清孤独

    那些零星的、琐碎的却又是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心灵痛苦。——曹文轩

    1.圈点批注

    结合旁批,浏览课文,圈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学生自主批注,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

    (1)行程最初:拒绝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途中:茫然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旁批④)

    (3)到达放鸭地点:恐惧、胆怯

    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4)放鸭初期:寂寞、孤独、想家

    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旁批⑥)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到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5)放鸭中期:仍然寂寞,逐渐习惯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6)经历暴风雨:坚定、勇敢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旁批)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旁批)

    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旁批)

    (7)八月的一天早晨

    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旁批)

    2.概括心路历程

    试结合旁批的梳理,概括杜小康的心路成长之旅。

    课件出示:

    逃避→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寂不再恐慌→坦然面对→长大坚强→惊喜

    【设计意图】读文要有线索,全文紧扣“孤独之旅”的一个“旅”字,“旅”是杜小康心理上走过的一段路。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的不同感受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借助旁批把这些感受找出来,然后串联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更好地突出“孤独之旅”即为“成长之旅”的主题。

    四、细读,品味孤独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曹文轩

    本文对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直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的不同感受表现出来,体现他逐渐成长的主题。请借助旁批④⑥赏析诗意化的语言。(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1)旁批④:前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出示: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预设:“茫茫”是一片白色,给人一种空而远的感觉。这种空而远,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已成为遥远之物,更是因为内心对前方的茫然和恐惧。少年离开油麻地之初的心情正如眼前这一片茫茫水色,迷茫与害怕暴露无遗。

    (2)旁批⑥: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杜小康此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

    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预设:难道他真的没有见过芦苇荡?显然不是的,这只是他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如此孤独的心境下,在如此对前方迷茫的情况下,看到过这给人强大压迫感的绿潮般的芦苇荡。这正反映了杜小康内心巨大的恐惧感对其心灵的包围与绞杀,也正是强烈的孤独感几乎压垮幼小心灵世界的生动写照。

    (3)旁批:这里杜小康为什么哭了?说说你的理解。

    课件出示: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预设:这是委屈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这也是激动的哭,在承受了这样的磨难之后,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设计意图】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板块意在借助旁批品读文章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反复诵读,入情入境,杜小康的人物形象如站在眼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不仅要学会自读欣赏,还要学会精彩点评,写作时运用这种技法。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赏析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3.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孤独和挫折。

    【教学过程】

    一、美读,渲染孤独

    离开风景,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得到圆满解释的。要告诉孩子,风景描写是写作的基本训练。——曹文轩

    【设计意图】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极具诗意,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具体起什么作用呢?请结合旁批⑤⑥⑨加以体会。(学生自主思考,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1)旁批⑤:这里的描写体现出怎样的情味?

    课件出示: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预设:鸭子们“乖巧”“无家的漂游者”“团团围住”“插在翅膀里”“绝不让主人操心”等,运用亲昵的口吻,拟人的手法,将鸭子与人之间那种情感互通的亲密关系表达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物的“心语”会自然而然呈现。鸭子的恐惧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

    (2)旁批⑥: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杜小康此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

    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预设:无边无际的芦荡如“浪潮”“万重大山”,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作者对客观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表达出来,语言委婉流畅,充满诗意和美妙的感受。同时渲染了沉重压抑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3)旁批⑨: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件出示:

    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预设:这些句子整齐中见变化,语言急促中有舒缓,整散结合,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富有节奏感。可怕的暴风雨让本来孤独恐惧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这暴风雨,让杜小康真正成长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诗意流淌,突出“孤独”的意境,为人物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背景。鸭群、芦荡、暴风雨展现了杜小康的成长环境,也见证了杜小康的成长。通过反复美读、赏悟,让学生体味景物的诗意化描写,营造一种诗意葱茏、生动新鲜的自然境界和情绪氛围的自然和谐之美。

    二、悟读,明了孤独

    几乎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经受苦难的磨炼。——曹文轩

    结合旁批,整合杜小康的所处环境、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设:

    (1)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2)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