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观察,图文对照”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以观察训练为主线,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开始,让学生初步看图,大致了解图意。再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说明图意的句子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图文对照,理解词句,进行讲读。 第一自然段,通过“口渴”“到处找水”,让学生体会乌鸦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后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在要求学生对第一幅图画面的观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怎么办呢?”是乌鸦自己问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从而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处”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会写 “只、石”等5个生字。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三、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2.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懂得“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地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二)自读课文 1、再读课文找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2、记住生字字音(检查生字情况:分节读,正音) (三)生字教学 1、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四)写字教学 “全家”两字教学 (五)读懂课文 1、 再读课文,读懂后让你上来排顺序 爸爸和我———足球迷 奶奶———京剧 听的入迷 打盹睡觉 爸爸和我———足球 乐的直叫 一起拍手欢 妈妈 ———音乐 舞蹈 2、 找出把足球赛转成京剧的小节? 爸爸再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3、 结果奶奶听的入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找出京剧换成足球这一节?
读文感悟。 1、出示:邓小平爷爷( )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 )”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 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邓小平爷爷( )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 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谜语:白天不见,晚上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2.出示词卡“太阳”,指导读准字音。 3.出示课题“四个太阳”,指名读,齐读。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小脑瓜里是不是蹦出了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出示课件:带拼音生字,指名带读。 2.出示课件:去拼音生字并打乱顺序,摆字卡,自由练习朗读。 3.游戏:我说你找喊名字。 4.指导识记生字方法。 5.巩固游戏:我把生字送回家。动画演示,指导写字 1.猜谜引入:大口框里有个“大” 2.出示课件:“因”书写笔顺规则 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件:“园” “园”与“因”哪里长得很像?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同样先里面后封口) 4.师范写“园”“因”,讲解书写要领。 5.生自由练写,师巡回指导。 6.集体评价。
自学(学生圈点批画,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可以想办法解决。 识字(多种方式巧记生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秘诀(如歌谣识字、猜谜识字、做动作识字、偏旁归类识字等) (部分学生识字方法单一、枯燥,互相交流利于学生反思,开动脑筋巧记生字;另外对于学生的识字秘诀,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主动识字的乐趣。) 朗读(多层次自主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检查读。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指正读。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指导。 3、想象读。先听范读录音,然后指名读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分角色读。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怎样读,并尝试给这些角色设计表情动作。
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 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感悟理解,感情朗读 1.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2.你们知道文中的小男孩分别为四季画了哪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吗?用“──”在文中划出。 3.指名发言,指导练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师贴板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4.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呢? 同桌互读描写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的自然段 5.指名朗读,感悟理解 春天──多彩的太阳 1.指名读 2.指名再读,喜欢的齐读 3.你们看到的春天的色彩都有哪些? 4.师生合作读 夏天──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 2.出示课件: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指导朗读该句 3.男女生比读
读课文,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 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 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 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 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 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 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 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1、检查读。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指正读。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指导。 3、想象读。先听范读录音,然后指名读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分角色读。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怎样读,并尝试给这些角色设计表情动作。 如:睡莲姑姑(奇怪的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揉肉眼睛,伤心的)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让学生尝试添加提示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表情动作,添加不同的语气词,使课文变成了童话剧。由于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学生会读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 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朗读背诵,感悟课文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小节。) 2、学生在读书交流中,随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小节,帮助领悟,读好“醒、软、绿、飞、高”等词。 第一节:(课件出示:天空春雷一声响,地下一棵棵柳树摇了摇身子。) 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 第二节:(课件出示:春雨沙沙,柳枝渐渐吐绿,向下垂。) 你觉得这一小节该怎样读呢? 第三节:(课件出示:春风吹动柳枝,柳枝飘荡) 引读,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梳着梳着——(生读)。 第四节:谁想读第四节?谁知道“小柳絮”是什么样儿的?理解“柳絮”:(课件出示:一双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柳树上沾满上面结满有白色绒毛的种子,绒毛随风飞散。) 第五小节:(课件出示: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孩子们在树下玩耍。)看,小柳树醒了,它在干什么?会班齐读。 3、再读读课文,想想:你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柳树醒了”说明什么? 4、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试着背背课文,比比谁先会背。(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时配乐。)
朗读(多层次自主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检查读。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指正读。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指导。 3、想象读。先听范读录音,然后指名读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分角色读。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每个角色的语气怎样读,并尝试给这些角色设计表情动作。 如:睡莲姑姑(奇怪的问):“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揉肉眼睛,伤心的)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让学生尝试添加提示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表情动作,添加不同的语气词,使课文变成了童话剧。由于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学生会读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