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说课稿

  • 页数:5页
  • 字数:约 2842 字
  • 大小:38.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陈杰出品
  • 《有多重》说课稿

    实验小学郭华

    《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6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认知能力也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水平有限,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且注意力不够稳定。根据以上特征,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猜测中生成兴趣,在探究中生成概念,在体验中生成新知。

    三、设计理念: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

    有的知识经验上,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此在组织的数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如:课前,我让学生去超市调查物品的质量;课中,让学生称盐、硬币、的重量;课后,布置学生回家找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称一称,看看谁的质量重。这些活动的设计理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每

    一环节设计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从导入新课到巩固,从称1克或几克物品的重量到称1千克物品的重量,都采取了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全方位地让学生反复感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3)注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设计中,学生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地参与

    活动,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从讲台走到学

    生中间,聆听学生的感受,并给学生活动中的帮助,使学生完全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一)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

    在课的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找两位学生,其中两位体重对比明显。这两名学生互相背一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轻重。其次,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手拿着数学书,一手拿着文具盒,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次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的教室里找出两样物品,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构建克的概念。

    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其中重点认识天平、盘秤、人体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弹簧秤称出1克的1角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以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千克的概念。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

    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学生在感知1克的质量之后,我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所准备的500克一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并说一说自己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说出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就是1000克。最后让学生把这两袋500克的盐放在手中再掂一掂,感受感受。再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还大约重一千克并和学伴说一说,从而深化概念,突破重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把两袋500克的盐放在盘秤上称了称,盘秤的指针刚好指向一千克,从而得出1000克就等于一千克。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我安排了几个的练习,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

    第一关:口答。(课件出示)

    第二关: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课件出示)

    第三关:读体重。(课件出示)

    第四关: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出示)

    第五关:连线。(课件出示)

    第六关:读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课件出示)

    姥姥: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