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 页数:3页
  • 字数:约 2808 字
  • 大小:268.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zero设计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2.学习文中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

    3.了解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相关视频。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行文思路


    1.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10段):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纪念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10幅浮雕。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

    小结:作者的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纪念碑——抒写瞻仰感受。

    目标导学二:理清说明顺序

    1.阅读第2—5段。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

    明确:向天安门广场走去——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2)从总体来看,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从远处到近处的空间顺序。

    (3)到了第二层平台,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碑文的?

    明确:空间顺序。碑身四周——碑身正面(题词)——碑身背面(碑文)。

    2.阅读第7—10段,说说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空间顺序:东——南——西——北。时间顺序:历史事件发展顺序。

    目标导学三:体会文章情感

    1.第2—5段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明确: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部

    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兴建过程——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举行奠基礼,1952年8月1日动工

    规模——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

    材料——花岗石、汉白玉

    结构——台阶、碑身

    碑文——三年以来……永垂不朽!

    造型——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2.讲述第7—10段所写的10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学生发言)

    讲述要求:①交代清楚故事中的记叙六要素和这个历史故事的意义;②口齿清楚,语言顺畅、生动具体。

    3.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类。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明确:

    (1)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1839年,销毁鸦片,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

    ②1851年,金田起义,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③1911年,武昌起义,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⑤1925年,五卅运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

    ⑦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解放战争时期

    ⑧1949年,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左、右两边两块装饰性浮雕:支援前线、慰劳解放军)

    (2)这8个历史事件是一百年来人民革命历程中的光辉业绩,展现了英烈们的崇高精神。

    (3)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4.同时描绘10幅画面容易给人重复之感,但这篇文章却没有这种感觉。请再次阅读第7—10段,找出每段中描绘每幅浮雕时的不同点。

    明确:①第7段:介绍“销毁鸦片烟”事件,由实到虚,先描述画面,再写画面的含义;介绍“金田起义”,先写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由虚到实。

    ②第8段:写“武昌起义”,先介绍画面上的英雄人物,再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写“五四爱国运动”,先指明它的历史意义,再介绍画面显示的情景;写“五卅惨案”,先简介这一运动的经过,再指明它的意义,最后介绍画面情景。

    ③第9段:写“八一南昌起义”浮雕,先介绍画面,再指出其意义;写“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只是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特点,没有直接评价这一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意义。

    ④第10段:详细说明北面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简略地介绍左右两幅装饰性浮雕,主次分明,突出了主体画面。这三幅浮雕都只介绍了画面而没有直接指明其意义。

    目标导学四:分析说明方法

    1.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扣住了纪念碑的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明确:打比方;巍峨。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明确:列数字、作比较;雄伟。

    (3)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明确:列数字;庄严。

    2.第7—10段描绘浮雕画面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