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职场办公 > 工作总结> 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页数:7页
  • 字数:约 3879 字
  • 大小:141.29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肖迪Ppter
  • 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一、2018-2022年工作情况

    2018年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高速发展,累计完成投资约亿元,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工作总结

    (一)布局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初步成型。一是高速路日趋完善。全市新增高速路通车里程里,高速路里程达到里,实现80乡镇30分钟上高速。建成通车,世界最长跨海铁两用大桥全线贯通,“三纵三横”骨架路网基本成型。二是普通国省干线持续优化。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动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建设得新突破。三是农村路提档升级。快推进县道“四晋三”、县乡道路“单改双”等工程,全市农村路通车里程达里,100建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乡(镇)100通三级以上路,100建制村通客车。市、晋安区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路鼓宦线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二)集约高效、立体协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是客货枢纽日益完善。建成琅岐综合对台客运码头、闽运连江东站等6个客运枢纽,站、南站、长乐机场等3个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对外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道路交通、共交通、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衔接不断强化。星泰安物流园(路港)、长乐翔福物流园等物流枢纽站场建设有序推进。入围“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二是港口航运稳健发展。港快速发展,已建成生产性港口泊位个,开辟集装箱航线条,2021年货物吞吐量完成亿吨,位居全省首位。积极推进闽江复航,大力推进“两江四岸”码头建设提升,打造“闽江游”内河旅游航线。三是城市地铁快速发展。2019年地铁2线开通运营,2022年地铁5线首通段、6线陆续开通,跨入地铁“四线齐发”时代,地铁车站数量增至座,运营里程达到里,服务时间和运行班次均处于全省首位,日均客流量达到万人次。

    (三)便捷畅达、经济舒适的运输服务持续优化。一是交品质不断提升。清洁能源车辆持续投入使用,全市已有清洁能源交车占比达到。交线网不断优化,初步建立了“快、干、支、”的层次交线网,现有交线路条,城区500米内即有交站点,条线路运营至22时以后,市区交乘客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二是出租车新旧业态融合发展。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持续推进,网约车规范化管理有序推进,制定一系列网约车行政许可工作规范配套件,创新网约车监管方式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并全国推广。三是现代物流提质增效。“互联网+物流”发展初显成效,好运联联、大道成等企业先后实施式联运“一单制”试点,累计培育扶持36家网络货运企业,企业数量及年营收均居全省第一。交通、邮政、供销部门合力推进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100、91.72。

    (四)科学规范、创新引领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简政放权逐步深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15个事项终端自助办、14个事项“e”手机PP自助办,实现32个事项全市通办,行政许可事项总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0。二是行业监管规范有力。交通执法精准高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合协作”的道路管理联动机制,落实“一超四罚”和失联合惩戒。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强应对自然灾害的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内河水上客运、港口作业“零死亡”。三是绿色、智慧交通创新发展。江阴港区上线省内首个“5智慧港口”平台。建成港航道遥控检测系统、市交行业大数据中心,交车辆实现智能调度。大对交通运输领域环保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淘汰营运黄标车。道路运输行业运输周转量能耗和能耗总量持续下降。

    五年来,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仍存在发展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存在结构性短板,机场、港口辐射能级偏低,部分通道承载能力不足,路与城市交通衔接不畅,闽江内河航运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智慧交通支撑作用不够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不足,交通运输发展动力有待提升;三是受各种要制约较大,如普通路建设受资金融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保护等因的制约,前期审批较为困难。

    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围绕落实强省会、都市圈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接续战斗、奋勇攻坚,全力推动我市交通运输持续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其中:高速路完成25亿元、普通路建设与改造完成70亿元,水运工程完成0.3亿元,运输服务完成54.7亿元。重点开展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规划实施,建设都市圈畅达便捷交通网。一是快规划落地。全面落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重点围绕《都市圈高快速路网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交通通达工程,建设一批高快一体化项目,引领带动都市圈协调发展。二是快项目前期。推进闽侯至高速、京台高速路复线、闽侯三桥、江涵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开工新高速路项目。三是快项目建设。快机场第二高速、滨海新城高速、港口后方铁路、228国道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提速湾边大桥六十份洲互通改造、建平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快推进316主线、城区北二通道建成通车。四是快枢纽建设。根据《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全力推动长乐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南北进场路)、港城大道(丹贵路一期)等12个项目建设。

    (二)强化综合管理,推动港口航运壮大发展。一是着力建设“丝路海港城”。全力协调跟踪推进罗源牛坑湾港口及工物流区项目,协调推进江阴港区壁头作业区13BC泊位、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3泊位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着力完善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快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建设,启动坝上和坝下候闸待泊码头(停泊区)以及翻坝码头建设工作,快辖区闽江航道、沿江货运港口、内河集装箱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恢复闽江口外沙-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三是着力推进两江四岸旅游发展。大力推动游艇、游等水上休闲旅游业发展,研究打造水上巴士航线,丰富交通出行方式,大力发展内河游、环岛游、红色游等项目,丰富和拓展水上休闲旅游产品。

    (三)强服务提升,健全出行保障体系。一是提升共交通服务。深入开展交出行管理成效提升行动年,优化交线路20条,设置20个禁左禁右路口允许交通行、8个路口交优先车道、15处交专用停靠站,早晚高峰期交运营时速达到18里,完成义序、西园等4个综合车场建设,建成300座交电子站牌、场站智能化管理系统。二是提升农村路网。快县道提级改造、乡道单改双、通较大自然村路硬化,继续实施农村路安保工程,创建一批美丽农村路,持续推进生态路建设,重点打造S211线雪峰山城等旅游路。三是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有序推动农村客运班线交化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现全域交,。发挥现有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作用,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四)深化创新引领,推动智慧交通充分发挥效应。一是快TOCC项目建设。完成TOCC场地建设和办设备采购,推动息系统上线运行,整合我市交通运输息化资源,初步发挥综合运行检测调度作用。二是推进科技治超项目运行。以科技治超和协同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落地为基础,初步形成智慧分析模式,强对违规超限运营货车、涉嫌非法营运车辆的全面掌控能力。三是强养护工作息化。探索养护工作息化管理新模式,推进连江、长乐、闽侯等5个路网监控室建设,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五)坚持规范管理,推动重点运输领域科学发展。一是持续推动出租车行业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强化息化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监管平台,实现对巡游车与网约车的精准、高效监管,强网约车线下管理能力,提升巡游车线上监管水平。二是强客运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运游结合”,鼓励小、散旅游客运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适时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旅游客车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打造三坊七巷等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引导驾培行业规范发展。进一步规范驾培机构教学经营行为,提升驾驶培训服务质量,促进驾培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工作总结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