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职场办公 > 工作总结> 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9406 字
  • 大小:35.90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Tovelo_PPTer
  • 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的报告根据安排,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3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7.3亿元,同比增长3%。

    (二)新型城镇化工作。


    第一,以要素保障为核心,不断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上报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查;全区18个乡(镇、街道),除纳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编制范围的以外,其余13个乡(镇、街道),有1个乡镇形成规划初步成果(龙河镇)、3个乡镇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郎岱镇、岩脚镇、木岗镇),其余9个乡(镇)正在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前已形成规划初步成果。二是持续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推进成片开发方案修编,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结合区批而未供土地现状,制作招商引资地图,加快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截至目前,已挂牌出让7宗土地,面积370.42亩,出让价款24247万元;正在挂牌8宗土地,面积128.54亩,出让价款预计11008万元;已划拨土地3宗,划拨面积1262.85亩。三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通过“纵向争、横向招、内部聚”等各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大对项目的投入支持力度。今年以来,获得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城镇燃气管网改造、雨污管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化建设补助资金1.21亿元;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预计到年底支持我区新型城镇化项目10个,项目签约金额预计达13亿元,本年度预计放款金额达5亿元。

    第二,以基础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城镇承载功能。

    一是坚持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以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以燃气、给排水管网为主的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四改”为载体的城市更新行动,2023年棚户区改造任务数为2722户,现已完成26户,剩余2696户正在有序推进;改造老旧小区5个、背街小巷20条,改造地下管网共62公里,建设5G基站644个,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50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7%。二是坚持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优化全区中小学布局,2023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6个,预计可增加学位1620个。义务教育阶段改扩建项目4个,预计可增加学位1200个。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1个,预计可增加学位1000个;加快推进区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制定印发《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岩脚镇县域医疗次中心;不断推进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质改造完成团结路社区、九龙社区等2个嵌入式养老机构,打造银壶社区、塔山社区2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区养老床位804张,护理型床位442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4.9%;制定《区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特区妇幼保健院申请建设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单位;申报3人制篮球场或健身路径3个。三是坚持强化城镇治理。以全省统一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为载体,接入了1个县级、18个乡镇(街道)级、253个村(居)级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站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事项要素及事项办理全部目录化、清单化向公众公开,全程网办率达83%。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区18个乡(镇、街道)共划分网格1463个,配备网格员1463名,全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中心城区九龙、银壶、塔山3个街道划分网格300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34名,专职网格员配备率44.67%,网格员运用“平安贵州”APP办理矛盾纠纷800余件。

    第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不断增强城镇发展动力。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建设,突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六大产业链条强化招商,加快推进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六枝经济开发区打造100亿级园区。2023年成功签约六枝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六枝经济开发区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项目、12万吨每年高活性氢氧化钙项目等7个项目,签约资金11.15亿元、到位资金28.75亿元(含续建项目到位资金);新增就业520人。预计到12月底,累计外出招商25次,成功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20亿元、到位资金30亿元;新增就业600人。二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力加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入库,我区目前已完成3户,力争全年完成11户以上;2023年新增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任务数3户,目前3家企业资质升级已完成;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专精特新”认定,目前已成功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9户、成功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户。2023年以来,净增市场主体7415户,同比增长36.48%,完成率92.69%。

    三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做好就业民生保障工作,2023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预计完成9252人;以县为单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82.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237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预计完成5500人。

    第四,以共同繁荣为目标,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严格执行落户“零门槛”政策,积极宣传引导进城务工、经商、购房、投靠亲属的农村群众落户城镇。全力争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今年我区获得省级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1773万元。二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特岗计划”,印发《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全区有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887人,在公办学校就读人数887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100%;持续开展村医轮训,选派基层骨干医师参加省级培训,不断增强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式养老,目前全区有5个区域中心敬老院面向农村社会开放,提供普惠型非盈利养老服务;大力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墨香暖民心新春送祝福”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指导乡镇开展乡村“村晚”、村BA等活动。三是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2023年,我区建设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2个,中寨至新场连接道路工程已完工,新场乡至牛场乡连接道路工程正在完善用地手续;积极推进区城镇天然气储气及配套管网项目(二期)建设;进一步优化电商物流产业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入驻的园区生产流通企业、电商创业者提供业务咨询、运营服务等支持;2023年储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2个;积极推进区大水网建设规划,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四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对接帮扶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贵州超豆制品有限公司、区岩脚大畅面业有限公司等10家规上企业,通过东西部协作等渠道帮助开拓市场,助推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特区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推荐大用村、龙场村、岩脚镇、牂牁镇、郎岱镇等12个村镇申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三)新国发2号文件贯彻落实。按照市级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资金争取方面,2023年第一批专项债获批项目2个,总投资2.65亿元,获批专债资金1.23亿元;争取实施农业项目3个,获批资金1.22亿元;获批道路改造、安防等上级资金4300万元,获批省公路局以奖代补资金4000余万元;贵州闽台食品有限公司到位外资12万美元,实现了自2020年以来我区外资利用“零”突破;美锦焦化项目获批新动能基金6亿元;新仁新能源科技公司获批省级专项资金550万元;获批中央财政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607万元;宜居农房试点建设项目获批资金600万元。政策支持方面,累计认证绿色食品35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保护标志产品11个;起草《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配套政策文件并印发实施;完成郎岱镇青菜塘村、岩脚镇岩脚村等5个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造良好的规划条件。2023年新认定成功“专精特新”企业5户;组织大用村、龙场村12个村镇申报乡村旅游重点村寨;已向上申报郎岱镇、落别乡、岩脚镇为绿色小城镇,待省级审批确定。示范试点方面,318房车营地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龙井温泉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岩脚明清盐商步行街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初审已通过,积极动员开展等级民宿和示范民宿示范农家乐申报,目前已整理10余家民宿资料;成功推动省煤田地质局在我区实施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建设;二表哥公司通过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建设名单,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市级评审已通过;落别乡卫生院创建标准化卫生院已通过市级评估;成功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县;5家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荣获“省级示范中医馆”“省级优质中医馆”称号;区黔韵四合医养中心获得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基地)。

    (四)项目谋划及资金争取。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把项目谋划与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结合起来,与民生改善结合起来,与“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围绕国发2号文件、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4+1”基金投向、新增国债、银行放贷方向和我区发展需求,持续谋划一批体量大、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有收益的重大项目,对项目库进行动态更新管理,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市盘子。截止目前,围绕国发2号文件谋划项目387个,总投资1043亿元;围绕中央预算资金投向谋划项目108个,总投资119.3亿元;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谋划项目113个,总投资283.4亿元;围绕“四化”基金投向谋划项目50个,总投资220.15亿元;全区新增中央投资重大项目(新增国债)谋划申报102个,总投资299.06亿元,2024年新增中央投资需求92.48亿元。为下步争取各类资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2023年“百千万”专项行动,紧盯市领导领衔推动我区11个重大项目“一项一策”精准服务,及时解决资金、用地、用能等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2023年市领导领衔服务涉及我区重大项目11个,总投资232.6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7.3亿元,今年以来已完成投资35.11亿元。已开工项目10个,未开工项目1个,为区复兴大道工程,因资金、用地手续影响,预计11月底动工。我区纳入“十百千”专项行动项目40个,总投资258.2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9.97亿元,已完成投资33.38亿元,项目正在按计划快速推进。三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全区各级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实难、审批办事难、用地用工难、投资融资难等问题,确保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比稳步上升。2023年1-9月全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2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投资预计完成77.3亿元,同比增长3%。1-9月,全区工业投资占比60.7%,民间投资占比67.2,分别同比提升30%和35%,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四是加快项目入库进度。将拟入库的项目按行业领域由政府分管领导进行包保,发改部门抓好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安排专人具体抓入库,认真收集入库资料,使达到入库条件项目及时入库。1-9月新增入库项目22个,总投资126.81亿元。坚持每月召开项目入库工作调度会,及时梳理全区范围内在建10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达到条件一个不漏、应统尽统。10月份入库磷酸铁锂中试线建设项目等10个、2.5亿元;11月份入库化工园区防洪排水工程等5个、5.78亿元;12月份入库洒志风电厂项目等6个、27亿元;为投资稳定增长提高支撑。五是开展停建项目攻坚。按照《贵州省在主题教育中开展违反客观规律大干快上、举债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我区以此为契机,对停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经省市认定我区三个工程11个,总投资35.98亿元,以上项目将作为我区停建项目攻坚的重点,我区将认真分析“三个工程”形成原因,从项目实际出发,科学制定11个“三个工程”整治方案,按照复建(不压缩投资)、复建(优化建设内容、压缩投资)、停建、缓建(本年内不开工)、招商合作等方式进行整治,确保停建项目攻坚取得实效。六是全力抓好争资争项。加强向上争取力度,发改、财政以及各行业部门提高争资争项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精神,积极向省直各部门推荐我区重点项目,注重信息收集,熟悉掌握政策,扎实做好向上争资、向外引资、向金融资。截止目前,已争取预算内资金项目14个,获批资金2.47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2个,获批资金1.23亿元;争取“四化”基金项目2个,争取资金6.4亿元。七是规范项目决策管理。严格执行《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决策评估是办法中管理项目的核心,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对于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必须要干的项目以及争取上级资金需要地方政府配套的民生项目,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好资金配套工作,扎实按规定开展项目决策评估工作。2023年开展项目决策评估25个,项目总投资5.09亿元。八是严格项目督查督导。针对全区89个重大工程项目,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重点督导项目“五不准五问责”落实情况、项目资金筹措落实及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和绩效情况等;通过督导逐一厘清每个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建立清单化、节点化、具体化问题清单,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时办理。每个季度保证每个项目督查一次以上,以强有力的督查推动责任落实、目标落实。

    (五)粮食安全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安全责任。今年以来,特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分管副区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有关事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党组会1次、干部职工大会3次,组织粮食承储企业召开会议4次,贯彻学习国家、省、市、特区有关粮食法规、政策、安全生产等文件精神,研究粮食问题,粮食安全工作有力保障。二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储粮安全。我区现有储粮、油任务19400吨,其中:县级储备稻谷9700吨、菜油1000吨,省级储备稻谷7900吨,小包装成品粮800吨,储备均达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管理要求。今年,区粮食局直属仓库由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统一轮换、完成轮换计划1320.8吨稻谷;区粮油购销总公司完成轮换稻谷5950吨。严格按照“一规定两守则”(《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和出入库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轮换,轮换出入库粮油由质检机构进行质量指标、品质指标、食品安全指标检验,确保库存粮油和出入库粮油达到国家标准,达到储粮安全的要求。三是加大风险排查,促进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每月组织力量到粮油承储企业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找准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基础“短板”。2023年以来,共计排查发现问题37个(六枝粮食局直属仓库18个、区粮油购销总公司19个,对发现问题建立风险管控清单,督促指导企业分类分级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问题隐患整改清单、问题隐患整改责任清单,加强风险隐患问题整改督查检查,彻底整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促进储备粮油安全管理,全年整改消号问题35个,目前现半年粮食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演练尚未开展,行业主管局已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在本年度11底前完成。四是加快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区综合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一期包括平房仓21753.25㎡,设计储备仓容3.6万吨、大米加工车间4288㎡(100吨/日加工)、机修器材库2365.46㎡、业务用房128㎡、货车停车位42个、小车停车位62个、装饰工程、基础降水及护坡、给排水(含中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弱电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室外工程及市政工程、场地绿化、智能化仓储及物流信息系统等;二期包括发油棚60㎡、油泵房60㎡、油罐区628㎡,储油量2000T、配套用房3911.32㎡等建设内容完工验收,我区以此库点申请2023年省级储备粮代储库点也已初步通过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现场审核组一行审核通过,达到投入使用条件。

    (六)节能双碳工作开展情况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工作总结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