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说课稿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410 字
  • 大小:53.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橙子喵
  • 等量代换说课稿2篇

    等量代换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一)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注重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

    结合教材内容与特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三、激发学生思维,应用创新。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利用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典故,感知等量代换,并引出课题——等量代换。(板书)

    [“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很熟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这样做是让学生领略古人在很多地方也进行物品之间的等量代换,从而更好地感知“等量代换”。]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利用称象的方法(等量代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出示主题图(西瓜换苹果)并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问题作铺垫。]

    2、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摆摆。

    3、汇报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想法。]

    4、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小结方法:怎样地利用“等量”的东西来“代换”。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这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更好地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小结强调抓住一个中间量,得出两者“相等”的关系,使重点更突出。]

    (三)激发学生思维,应用创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功的体验。

    1、1茶壶水可倒2暖瓶

    1暖瓶可以倒4杯水

    1茶壶可倒()杯水

    2、△=□+□+□

    □=○+○+○+○

    △=()个○

    3、△+■=240

    △=■+■+■

    那么■=()

    △=()

    4、1头猪的重量====2只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

    1头牛的重量====()只羊的重量

    2头牛的重量===()只羊的重量

    5、2只鹅的重量===1只鸭

    4只鸡的重量===2只鸭

    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一些?

    课后反思:

    《等量代换》教后反思本课时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内容中等量代换知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体现了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入手,我从学生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中引入“等量代换”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题和层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教学全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并把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我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驾驭教材。按不同标准进行代换,先由量的代换,到物品价值的代换,再过渡到图形代换、物的代换。

    3、注重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整个教学过程又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又呈现出教师在全过程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使人感到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氛围较浓,自主作用发挥得当。

    回顾整节课,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特别需要改进的是:(1)要注意操作前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2)要让学生要充分的说。(3)我在上课的时候,激情不够,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给学生一个文字性的方法总结,便于学困生操作。(5)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保持沉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下次的讲中给以足够重视,努力改进!

    等量代换说课稿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等量代换》

    一、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一)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通过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紧密合作,让学生感受、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天平图等教具。

    学具准备:与例2相关的一些卡片:西瓜、苹果、砝码、绵羊、小猪、牛等卡片。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教学策略运用如下: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这些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教材编排作用,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驾驭教材。

    3.教学目标的自主探索,又呈现出教师在全过程中注重设计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引导作用,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教材内容与特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三、激发学生思维,解题、巩知

    四、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1、课前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老师的学生讲述某所学校的作业评价改革。

    (内容:某学校的作业评价很让学生感兴趣,如果作业做的非常正确、非常认真的话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北京福娃”卡片,如果连续5次都得到北京福娃的话就可以得到有“大拇指”标志的卡片,如果连续3次都得到“大拇指”卡片,就可以得到有“小博士”头像的卡片,连续得2次“小博士”卡片,就可以“单元免试”,最后还可以获得出外参观游玩的机会。)

    [课前这样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一情景,可以诱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必要的铺垫。]

    2、利用视频演示“曹冲称象”的典故,感知等量代换,并引出课题——等量代换。(板书)

    附带PPT(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学生很熟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故事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这样做是让学生领略古人在很多地方也进行物品之间的等量代换,从而更好地感知“等量代换”。]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利用称象的方法(等量代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2、出示例2主题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小红分别在水果摊里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先弄明白第1和第2个天平的含意:通过天平你知道了什么?能否解答小红提出的问题?

    [这样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细地去认识、观察天平,感知、体验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等量,只有先了解“等”才能学习后面的“换”。为解决例2这个问题作铺垫。]

    3、4人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摆摆。

    4、汇报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想法。]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