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活动过程: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律动运动操引起幼儿上课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电子白板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分类的认识。(2)幼儿分组尝试分类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幼儿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3)运用拓展,课外延伸出示拼图,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自由快乐拼图。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目标:1.庙会是我们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我们家乡的一种节日。2.体验和教师、朋友、家人一同逛庙会的乐趣。活动准备:1.向幼儿介绍什么是庙会。2.提出参观前的注意事项。3.与家长联系集合时间,出发地点。
准备: 1、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 2、小猫、小狗、小鸭、小羊头饰各1个,带上帽子围上围巾的4种动物各1个。 3、男、女、红帽、黄帽,长围巾、短围巾标志各1个;红帽-长围,红帽-短围,黄帽-长围,黄帽-短围的小图片各1张。1,2,3,4数字各1个,篮子4个过程: 一、幼儿自选帽子围巾带上 师:今天天气真冷,这里有些帽子、围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顶帽子带上,找一块围巾围上,带以前请小朋友先看一下,你带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的是长围巾还是短围巾。二、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师:哈,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可真暖和。小猫、小狗、小鸭、小羊也都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呢!(出示小狗头饰)小狗说:我们要去公园,得先分一下,哪些小朋友坐1号车,哪些小朋友坐2号车。(出示男孩、女孩头饰)那就请男孩子坐1号车,女孩子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狗检查有没有坐对)小鸡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红帽子小朋友坐1号车,黄帽子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鸡检查有没有坐对)小鸭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围长围巾小朋友坐1号车,围短围巾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鸭检查有没有坐对)
2、加强幼儿跨越障碍、走独木桥的平衡能力的培养。 3、复习学过的数学“>”、“<”号的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运算。活动准备:跨越障碍用小椅子若干;大于号小于号卡片若干;10以内加减法运算纸若干。活动过程: 1、带幼儿观察场地,讨论在运用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拯救前演习活动,教师给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前准备。 3、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拯救计划”如,人员先后出动安排;交换大于号小于号交换时检查人员等。
2、通过“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游戏,根据图形的三个特征进行分类。 3、积极参与数学游戏,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骰子三个,贴好标记。 2、学具: (1)各种图形若干。 (2)贴有标记的小骰子人手三个,各种图形每组一份,人手一只小箩筐。 (3)贴有三个标记的大箩筐若干,连成一列火车。 活动过程: 一、来了一群图形宝宝,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复习学过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图形,请幼儿集体或个别回答,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如:红颜色的三角形;黄色的正方形等等。要求幼儿能说出图形的特征。 二、帮图形宝宝找朋友。按三个特特征选择图形。 师:图形宝宝要去旅游,想请我们帮她们找朋友。怎么找呢?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三个骰子,我们可以请骰子来帮忙。
1、设计意图: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2、目标定位: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 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二、 活动准备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三、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标记,并学习按照图形标记制作相应的形状。 3、能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书面整洁,乐意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饼干(均未拆封)若干。 2、三只毛绒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胸口有一个形状标记。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图片。 4、幼儿用书(P10—11)人手一册 5、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或小图片),颜料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饼干的形状,了解形状的主要特征。1、出示饼干,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它有哪些形状?你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折叠图形,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呢感,使幼儿知道:圆形是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活动准备: 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数和排序 (1)猜数 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 a、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 B、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 D、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 字几? (2)巩固 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教学目标: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类物品进行不同的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2.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5.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不同标准分类难点:思维的发散性 关键:在直观中拓展思维的时空教学准备:铅笔、实物卡片、学具袋(各种形状、颜色各异的物品)教学过程:一、观察分析 多重分类1.师出示如书本P39页的铅笔。(1)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并把它们分分类。(2)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可以怎么分类?是按什么分的?比比哪一组的分法最多。
2.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活动准备: 1.玩具柜1-2个。 2.玩具若干(长毛绒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积木等)或幼儿自带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展示玩具,认识玩具。 教师:园长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玩具,今天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玩具, 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2.玩玩具,体验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自选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二、 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 2、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的品质。三、 活动重点与难点:有控制地用力向前掷物。四、 活动准备:1、听过解放军叔叔打仗的故事。2、娃哈哈瓶子为手榴弹,大筐子背面有图纸绘制的“石头”为碉堡,大纸箱做坦克车。红、蓝皱纹纸领结若干,投掷用的靶子。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活动准备: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体会二等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美化作用。活动材料;教具:小蚂蚁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活动过程: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