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每桌一盆清水;手帕、玻璃杯、塑料袋、气球等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1、老师出示吹好的气球,提问:“小朋友,气球娃娃来找你们玩来了,大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2、气球爆炸为什么会有响声?3、引导幼儿说出气球里是空气,老师 “空气从哪里来?我们去找空气好不好?
目标: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难点:1. 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准备: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过程: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一、引出课题 1.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认识简单的天气符号,学习记录天气。 3.了解气象与生活、农业的关系,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 活动一今天是世界气象日 准备: 录像、图片资料等。 过程: 1.利用本园为气象幼儿园的优势,组织幼儿参观气象中心业务大楼(当日气象业务大楼对全市开放),感受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隆重气氛。 2.初步了解2001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的含义。 3.参观气象中心业务平台,了解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接收和数字化天气预报系统等现代化气象设备及每日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尝试使用多种功能的剥皮器,知道如何安全使用剥皮器。 3、品尝自己加工后的菜,对厨房中的西欧工具感兴趣,喜欢观察成人使用小工具。 活动准备: 1、萝卜、豆腐干、多功能剥皮器,厨房中的小工具:打蛋器、端碗夹等。 2、事先与食堂工作人员联系,帮助幼儿加工好萝卜丝、豆腐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了解多功能剥皮器的使用方法。 1、出示萝卜丝和切成花纹的豆腐干,引导幼儿观察。 萝卜丝和豆腐干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讨论萝卜丝和豆腐干是怎样切成的。 阿姨切得是什么样的?好不好?为什么觉得好?请你们想想办法,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做,使你们切得萝卜丝和呵姨切得一样均匀,豆腐干也能切出花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二、活动准备: 有趣的人体:人体模型,制作"关节" 好玩的不倒娃:一次性杯子,剪刀,双面胶,蜡笔等。 人体器官真有用:人体器官拼图,记录纸,水彩笔。 看不见的细菌:叶瓣,泥土,发霉的蛋糕等,记录纸。 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人的身体象一台机器,身体上的器官就象机器上的零件,人体器官有什么用,怎样保护人体器官呢?今天,我们就去找找答案。2、参观介绍材料:你想去发现什么秘密呢?
设计思路如下:1、首先以“百宝箱“引出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兴趣。2、分组操作,以比赛的形式得出结论:螺丝作为固定连接物体的材料最方便、结实。3、通过自由玩螺丝,引导幼儿发现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固定连接物体。4、通过自由摆弄一些带有螺纹的物品,引导幼儿了解螺丝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目标】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2、了解螺丝旋转上升的特性。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4、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准备: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4.打印汉字“转动”。
[活动准备]1、每人一份:小杯子、小勺子,每组一杯水、一个大盘子(里面有:红、黄、白、干、湿的土壤)2、一幅土壤的剖面图。活动图片:树、草、花、庄稼、树根、和土壤里生存的小生物。3、各种颜色、干的、湿的、软的、硬的土壤。4、用土壤捏的各种泥人、动物......5、几个与土壤相关的字卡:干、湿、软、硬、土壤......6、让家长先带着幼儿初步的认识土壤,让孩子们对平凡的土壤产生浓厚的兴趣。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活动准备]1、不同大小重量的瓶子(装饰成不同大小的鱼)、筐。2、各种颜色的假发,图片若干。3、人手一盒操作材料。4、绿发娃娃、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鱼”,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上来逐一从小大到玩“钓鱼”的游戏,当鱼线断了后,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断?看看钓鱼线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头发受到过大的拉力,就会断的。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活动过程] 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 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 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 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 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 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活动名称:奇妙的根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根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2)让幼儿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3)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制作好的课件、各种各样的根、做好的变态根的食物(红薯、胡萝卜、山药、白萝卜)。过程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幼儿自由进入活动室。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老虎)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 2.放录音,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聆听观看。 3.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幼:没有追上。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幼A:因为小兔子跑的快。 幼B:老虎没用呀!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幼A:我发现小兔子自己会跑的。 幼B:老虎追小兔子逃,老虎不跑小兔也不跑了。 幼C:老虎和小兔下有东西。幼D:对,好象是磁铁,上次我在黑板上玩时也有过这样的。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评析:教师首先设置悬念,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两个玩具身上。通过视听活动,以及教师诱导式的提问,使幼儿对活动中的磁铁玩具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1、用视频仪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请一幼儿拆开玩具拿到视频下展示。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A:有磁铁。 幼B:还有橡皮泥呢!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 幼A:把一张动物卡片,插在橡皮泥上,然后把泥嵌在磁铁的洞洞里。 幼B:先放泥到磁铁,再插上动物卡。 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评析:视频展示玩具,让幼儿亲眼看到了玩具的结构,探索到了制作的方法,这是幼儿的一次自主活动。他们对老师的玩具十分好奇,很想马上知道是怎么做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探求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三、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评析:整个环节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玩具。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但幼儿由于对磁铁的相斥特性不了解,好多人出现了困难。但是,只有当困难来临时,才能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惑,让幼儿继续深入探索磁铁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伞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丰富有关伞的知识。 2、认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探究、发明的热情。 3、能运用粘、贴、剪的形式大胆、创造性地进行装饰。【活动准备】 1、课件、舞蹈录像、音乐磁带。 2、古代人打得伞1把及小伞若干(伞上面没有图案)。 3、装饰小伞用的及时贴、双面胶、皱纹纸、彩纸、废旧物品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引出课题 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歌曲吧!(看录像) 提问:歌曲听完了,你能猜出什么花雨里开吗?(伞)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下雨的时候有的穿雨披,有的打伞,可是在古代的时候却没有伞,你能想象出古时候的人是怎样避雨的吗? 后来一个人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伞,谁这么聪明呢?请听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活动过程]1.看课件:鸡妈妈买了萝卜、青菜、盐用篮子装好准备回家,发现自己刚下的蛋不见了。鸡妈妈着急的到处找,找呀找,发现鸡蛋掉进一个深深的坑里,鸡妈妈怎么也拿不出来,请小朋友帮鸡妈妈想办法。2.鸡妈妈来到127班,看见老师和小朋友把水和鸡蛋放进罐里,觉得很奇怪。小朋友要借鸡妈妈的盐来用,原来小朋友在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3.小朋友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起来吗?有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告诉鸡妈妈有个好办法,“把盐放进坑里搅拌,鸡蛋就会浮起来了”。小朋友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
说明: 利用各种食品的方法来贮存食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记录以冰窖存物的方法。随着现代物质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贮存食物不仅仅为了保存食物,而更广泛地表现为口味的丰富、携带的方便,以及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各种食物,,有的被贮存于真空包装袋中,有的浸泡在各类瓶瓶罐罐中,有的放在冰柜里,还有的悬挂在竹竿上。同样,孩子们也常有机会吃到这些经过特殊贮存或加工的食物。然而,对为什么要贮存食物,怎么来贮存食物却知之甚少。因此,“食物的贮存”这一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操作、谈论、比较中,了解粗浅的食物方法,知道贮存给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培养他们对生活小科学的探索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