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愉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斑鸠调》2、学生能够用清晰且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准歌词。3、学生能够通过对唱锻炼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够十分清晰的唱准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生: 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2.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二、新课教学1.欣赏《包楞调》 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 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2.欣赏《沂蒙山小调》 师: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划分乐句。生划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生思考听辨后回答。 师:这条旋律的发展规律我们称之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的结束音与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发展规律的一种常见方法。3.欣赏不同版本的《孟姜女》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的音响。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生:河北民歌节奏密集,可以说是江苏民歌基础上加花形成的。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在欣赏、演唱《沂蒙山小调》中发现、认识“鱼咬尾”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在欣赏江苏民歌、河北民歌《孟姜女》后能说出他们的不同。熟悉了《包楞调》的旋律,了解了它的情绪。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唱过很多歌曲也听过很多音乐,大家能说说有哪些乐曲是表现动物的?师:那同学们大家知道有哪个曲子是表现马的吗?(学生讨论回答)师:很好,就是《赤兔嘶风》,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马奔跑的图片。师:同学们看了马奔跑的图片有什么感受吗?二、教学新课1、讲述《八骏马》,及其演奏乐器与形式。 “八骏”为周穆王之良马。周穆王曾乘之以周游天下。后世的许多艺术家都曾用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福建南曲中有名为《八骏马》的著名乐曲。《八骏马》为循环体结构,整理后的乐曲还具有变奏的因素。2、福建南曲又名“福建南音”、“南乐”、“南管”、“管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它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音乐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逐步地形成了这个乐种。南曲包括了“指”、“谱”、“曲”三大部分。“指”是一种套曲;“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曲”是有唱词的散曲,只唱不说。南曲的演奏形式有“上四管”、“下四管”之分。上四管以洞箫为主,叫做“洞管”;以笛子为主的叫做“品管”。
欣赏音乐1、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2、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跑、死亡等)。4、请同学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导入:用表现秋天的图片引入课堂。师:同学们,一年之中分别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人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有人说夏天是美丽的季节。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姹紫嫣红,芳香醉人。像世人不断的展现他们的美丽,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季节,而冬季呢,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好像整个世界都显得特别的安静。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那么同学们都喜欢哪个季节呢?生:……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生:回答师:好,老师这里呢有一些图片,同学们看一下他表现的是哪个季节,都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展示图片)生:秋天的景色。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赞美秋季的?请同学们欣赏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写作的《四季》里的《秋》,听听他是怎么表现秋季的美景的?师:写在每个乐章开头的小诗,概括了每个乐章的内容和意境。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结合书上每个乐章前的附诗感受一下乐曲都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播放乐曲)师:第一乐章快板,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第二乐章是小提琴奏出歌唱性的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情景。
知识拓展①作曲家白诚仁白诚仁是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作曲家。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观众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则对那首《洞庭鱼米乡》耳熟能详,三十岁左右的观众忘不了《小背篓》轻快的旋律。几十年来,白诚仁先生脚踏三湘大地,留下一个一个脚印,走过一个一个山寨,记下一个一个音符,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②洞庭湖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千米。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一、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中的歌舞片段。导入对印度音乐文化的介绍。二、新课学习1. 印度的歌舞。教师:从影片中我们感受到印度的歌、乐、舞融合得非常紧密。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印度的歌舞。(1)介绍印度的舞蹈分为:古典舞、民族舞和流行歌舞。而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音乐,多为流行歌舞的范畴。而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当属古典舞。(2)观察印度古典舞的九种面部表情。请学生尝试分辨出哪一个是“爱”的表情。学生选择后(答案为左上第一幅图),教师小结: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包括表情在内的许多事物会有不同的含义与理解。(3)请学生随录像(最好由教师亲自示范录像中: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一句),请学生模仿手语,传达相互的问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邻国有哪些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我们邻国的歌曲。(学生讨论回答。)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俄罗斯的歌曲,让老师带大家听一听。师:你们听出了这首乐曲时什么形式的吗? 师:这是一首合唱的歌曲。三、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幅风雪在飘扬的美丽画卷。师:在这首乐曲结构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
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2、播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谈谈这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这首曲子的旋律在逐渐强,而且两种音乐情绪交替其中。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 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二、欣赏作品:1、仔细聆听《卡林卡》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2、介绍《卡林卡》的创作背景。卡林卡(俄语:Калинка;英语:Kalinka),俄罗斯著名民间歌曲,以其合唱形式最为著名。“卡林卡”的俄文意思是“雪球花”,用来形容姑娘之美丽。所以歌曲内容无非是谈情说爱,而且此曲的旋律比歌词更简单,但却是了不起的创作,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合唱形式。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二).创编音乐情景剧。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2.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三).欣赏《楚商》。1.问:听赏《楚商》,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