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节选部分结构: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第二部分: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分段依据: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不少的叠词,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4、朗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胜多,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大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者出于吾云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地教学诗歌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幻灯六)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1.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二、文本解读方法点拨研读课文第三、第四段。要求:师范读,生轻声跟读,然后生齐读。方法:第三段秦统一天下前,应用较强的语势读出,充分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顶峰,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较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语。第四段起首“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两句,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宜用从容、沉着的语调读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急转直下,稍作停顿,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宜读出对比情调。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三、信息筛选学生自译课文(一)学生参照文下注释,口译第三、四段,遇有疑难则作好相应标记,为讨论做好准备。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
一、内容与解析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二)解析教学重点:“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问题诊断分析两班基础不同,语文水平差别较大。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尤其是63班。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教学目标】Ⅰ、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Ⅱ、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㈠、导入:各位同学,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对我而言,第一次领略到一个字的分量,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作文评析课上。当时我对自己的文章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记得老师进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有一篇文章,我就冲它用了一个字,我给它打95分。打这样的高分,对我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同学都充满了好奇,老师接着说"这个字就是一个'悟'字。我们的同学都说我学到了,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而这位同学却用了一个'悟'字,难能可贵。"这篇文章不是我的,在羡慕的同时,一个字在文章中的分量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2)小组交流讨论。
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屈原的骚体诗,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诗经》的比兴较为单纯,而《楚辞》的比兴具有象征的特质,往往成为一个形象的系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就是范例。楚地本是泽乡山国,其间颇有叠波旷宇、崇山秀岭,这些江山的光怪之气足以摇荡心灵、催发丽辞伟句。但骚体诗已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长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诗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只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适者就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2.【提问】《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明确】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3.【提问】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解说:对话描写的分析,宜以学生为主,教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3.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作简要分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