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5.10.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4)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教材分析第八课第一框主要从静态方面和动态方面分析国际社会,讲述了国际社会的构成,主权国家及其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概况、分类和作用。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曾强学生多国际社会的认识。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当代国际社会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和义务2、理解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三、学重点、难点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
【教师总结:联合国的会徽的世界地图象征着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图案中得橄榄枝象征着和平。联合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以实现它的宗旨,如对于朝鲜违反国际法规进行核试验,联合国给予警告和制裁,充分体现了它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对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我将请阅读教材92页几幅图片及材料内容,设置活动探究课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身影,请合作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列举事实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剖析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负责任的国家;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教师总结: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活动。】
4、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建立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重视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与非洲联盟团结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支持它们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与它们共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新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1971年: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外,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1 9 7 1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与大批国际组织建立、恢复了友好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出资兴建的希望小学小结:4个主要特征:国际组织的四个主要特征即:①跨国性、②目的性、③组织性、④自主性。
相关链接:联合国推动达成的部军控和裁军条约有:《南极条约》(1959年)、《外层空间条约》(1966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海床公约》(1970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971年)、《月球协定》(1976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2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2、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经济方面联合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了一套庞大、复杂、较为系统的机构即联合国经社系统。经社系统制定指导性原则、政策框架以及行动纲领,规范国际社会各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某些发展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经社系统主持召开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为国际发展合作确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经社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①含义: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②政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行使职能B、维护其根本利益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板书)(1)、政体的多样性(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补充:政体由国体决定并反映国体,国体是主要的方面。但是,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影响它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②专政政体国体与政体,即是国家制度中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3)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补充:专政即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它与民主相对立,属于国体的范畴,而专制则与法制相对立,属于政体的范畴。
(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弘扬科学精神我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3、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一)知识目标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三、教学重点难点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学情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特别是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多人还存在疑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宗教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 课。本课首先 明确了国际组织的定义,并介绍了两种国际组织的划分标准。接着为学生呈现 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这四个国 际组织的标志以及职责。课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画面与文字感性 地了解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培养开放的国际视野。2. 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知道这两个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中 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交流、推动作用。3. 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 教学难点: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分析,在知识层面上,六年级的学生对国际组织以及 不同国际组织所处理的一些国际性事务方面的内容比较陌生,也比较遥远。相对来说,它知识性较强,趣味性不足,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本知识和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收集 不同国际组织的资料,对国际组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课堂学习时,抓住学生 互动学习、交流的时间,了解不同国际组织的职责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巨 大作用。
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2、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7页“三镜头”,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点评:镜头一反映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镜头二反映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镜头三反映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认真行使自己的职权,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一、教材分析随着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对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人民越来越关注自己权利的实现。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构成,人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本框体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也为下一框体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2、议会制(1)、特点: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2)、代表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3、总统制(1)、特点: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依宪法规定,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2)、代表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
一、课程标准:1.2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二、新课教学: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一)、民族与国家1、民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1)、国家结构形式①含义:如果说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之问的相互关系,那么,国家结构形式就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补充:国家政权组制形式即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同属国家形式,但是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前者是指政权如何组织,后者是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②民族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之一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有很多,民族就是其中之一。(2)、民族①含义: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补充: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订情况的图示,谈谈有何感受?
(2)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怎样?答: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究2.答:(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科学的办法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民主执政,就是让广大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执政就是遵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使法律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权威。(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伟大转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坚持科学执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可以保证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避免倒退或失误;其次,坚持民主执政,可以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使国家政权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坚持依法执政能够保证国家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主要手段。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和作用,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及意义,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课余作业 讨论:联系经济生活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理解国家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宏观调控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宏观调控手段及其作用。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1、我国的政体(1)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国家机构一般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不同国家在具体设置上有所不同。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同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3)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二、【课程标准】: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明确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环节三 材料分析 突破难点我将组织学生通过设置探究活动,结合教材81页材料的内容,请学生思考,你是否对我国宗教信仰自己有政策有了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为了深入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引导学生对以下三点达成共识。其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有条件的,党不具备宗教消亡条件时,企图用简单的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消灭宗教,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是非常有害的。只有依据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科学处理宗教问题,才是明智的;其二,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其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调动不同信仰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教师要通过弘扬科学精神这一目的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观察宗教自由政策,绝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