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你了解纳米技术吗?是怎么了解到的?预设:我通过预习课文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小小物质新奇特性的一门学问。预设:我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的。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课文朗读。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词语:除臭技术纳米缓释技术长度单位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探测雷达波。句子: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的这一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课件出示17】出示词语: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笨重谈起鸽子毫不相关描绘末期形态各异前肢鸟翼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课件出示18】预设:(事实证明笨重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师: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跟着科学家走进恐龙的演变世界。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演化过程接下来我直奔重点-——课文的第3、4自然段。我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中生代的地球,看看恐龙的演化过程”这一陈述,十分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学习。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学习表格,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来填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们把课文梳理得更清楚简洁。我又通过填空,图片解说,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了课文。读的要求明确,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
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师:(投影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化石是首次发现,是在辽西发现……(学生交流)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生: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设计意图:由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科学家的艰辛与执着。)
1.通过预习,让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读课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说教法】“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7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理解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重点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设想】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2.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介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洗砚池墨痕乾坤2.朗读古诗。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三、检查预习。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四、学习古诗1.了解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一、朗读诗歌,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默读第二段。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讨论段意和小标题。(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三)学习第三段。默读课文,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展示如下:(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指导朗读第二层。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讨论段意和小标题。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2.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是哪个自然段。出示段落(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负责)从文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还有同学想说吗?师:从“挺着脖儿、立刻警戒、挺着身儿、咕咕地警告”这些词语我们体会到了勇敢、负责、辛苦的鸡妈妈。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情况它立刻警戒起来。(教师口述情境,学生试着说这些词语。)小结:这只母鸡,不论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多么负责、勇敢呀!一齐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读过哪些诗歌呢?你认为读诗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小结:(诗歌能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感。)著名作家冰心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对名著阅读最好的诠释。
【教学理念】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你了解纳米技术吗?是怎么了解到的?预设:我通过预习课文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小小物质新奇特性的一门学问。预设:我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的。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课文朗读。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词语:除臭技术 纳米缓释技术 长度单位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句子: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出示课件14】(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15】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预设:(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2.检查生字词语:(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重点指导:【出示课件5】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指挥:指导演奏的人。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4)指导书写。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2】1.检查字词出示生字卡片:疙瘩侮辱聋子啄一啄伏地凄惨忠厚毒手歪头掘地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田坝反抗可恶成绩心思警戒预备汤圆啼叫疙瘩汤圆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母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了解一下第二部分,又介绍了母鸡的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深入学文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三、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课件13】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字词【课件出示20】琥珀松脂拂拭渗出前俯后仰一番澎湃怒吼美餐晌午热辣辣挣扎冲刷推测详细指名读,赛读。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3.谈话导入新课: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课件出示21】默读课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设: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