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PPT课件,一共包括39张幻灯片。设置该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个100是1000,熟练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通过谈话导入引出这一节课的主题。学习任务一为初步感知比100更大的数,首先出示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十、一百、一千的数量,最后引导帮助学生总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学习任务二为动手操作认识计数单位“千”,该部分是动手操作部分,通过实际感受1000以内的数,借助计数器摆出不同数字,感受不同数字的量,并且理解不同数位上数的含义。学习任务三为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的PPT课件,一共包括41张幻灯片。设置该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十个一千是一万,并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能够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首先,通过填空、数数的方式进行知识衔接,用正方体模型引入这一节课的主题。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一为借助计数器体会十进制原理,认识计数单位“万”,引导学生总结出十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并且在计数器上进行表示。学习任务二为在数数活动中学习万以内数的组成。学习任务三为达标练习,巩固成果,通过做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做习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复习课件的PPT模板,一共包括31张幻灯片。复习课主要是通过回顾整理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开展复习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向老师进行求助并解决。这份PPT模板从四个部分展开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单元复习。第一部分是单元知识框架的展示,主要通过思维导图以及要点梳理的方式展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第二部分是重难点讲解,主要是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回顾本单元的知识重难点。第三部分是知识梳理部分,总结了习题中所遇到有关本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第四部分是巩固练习部分。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算盘的PPT课件,一共包括33张幻灯片。设置该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算盘的计数方法,并且学会用算盘表示数和正确读写。算盘上表示的数,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盘上珠子所表示的数的意义。通过猜谜底的方式引出计算工具—算盘,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对算盘的初步印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为认识算盘的结构和表示数的规则,该部分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框、梁、档、上珠和下珠,让学生熟悉上珠和下珠分别表示的数值。学习任务二为在算盘上拨100以内的数,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算盘的计数方法。学习任务三为达标练习,巩固成果,该部分包括动手操作、连线的题型,帮助学生巩固算盘读与写的方法。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1000以内数的读写的PPT课件,一共包括36张幻灯片。设置该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读写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首先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该节课程的学习任务一为利用计数单位感受数的组成及数的读写与写法,该部分通过数点和数棒来帮助学生理解1000以内的数,然后通过计数器帮助学生进行数的书写。学习任务二为运用直观模型深入感知1000。学习任务三为达标练习,巩固成果,该部分包括填空、书写、问答三种题型来帮助学生巩固一千以内数的读与写,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知识归纳的能力,建立知识网络。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6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PPT模板,一共包括31张幻灯片。在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之后,就可以展开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演示法来展开这节课程的教学。这份演示文稿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一部分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第二部分是课前导入部分,主要通过展示产品价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价格进行对比,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第三部分是学习任务一,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这一部分介绍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的组成,学会找中间数,最后总结出位数多的数就大的规律。第四部分是学习任务二,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引导学生遇到两个位数相同的数时可以从最高位开始比较,若最高位上的数相等,就往下一位数顺延,直到比出数的大小。第五部分是学习任务三,课后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五课时万以内数的读写的PPT模板,一共包括39张幻灯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的读出万以内的数。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份PPT模板从五个部分展开万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课前导入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把数位顺序填写完整,运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复习百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三部分是学习任务一,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部分主要用计数器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个十百千位的顺序,同时学会千位数的读法。第四部分是学习任务二,学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引导学生从高位写起,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就写几。第五部分是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这是一套适用于进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的PPT课件动态模板,主要内容包括除法的计算符号、除法的定义概述、除法计算练习等,共计27页;本课件在内容上首先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除法运算的步骤、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和内涵、除法运算与其他计算的联系等;然后通过有关于熊猫吃竹子的谜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举例法将粽子和花朵进行均分,归纳分完后的结果特点,包括每盘的个数一样、划分的过程相同等;最后让学生尝试用除法运算展示平均分的过程,以及“÷”符号的起源与含义,带领学生完成基础的除法运算题,分享自己在课堂的收获与感受,筑牢基础,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分层作业》上的练习题;
这是一套适用于进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的PPT课件动态模板,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和计算公式等,共计38页;长方体是生活常见的几何图形,例如箱子、纸巾盒、衣柜等,本课件带领我们进入几何世界,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计算,在内容上首先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相关计算的公式、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然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阐述如何观察长方体,找出六个面的特点;最后尝试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了解长方体棱、顶点、长宽高的定义,并完成课后练习题,量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计算长方体的棱长和等,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这是一套适用于进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的PPT课件动态模板,主要内容包括正方体的常见运用、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的相关计算等,共计31页;正方体属于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相等,没有长宽高之分,这个特征与平面图形类似,因为等长的特性正方体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例如美观设计、手工制作测量等,本课件带领我们认识了解正方体,在内容上首先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提升对立体空间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掌握正方体的简单计算等;然后通过魔方、骰子、纸盒等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引入课文内容,阐述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同的地方,总结正方体的不同点,包括每个面大小相等、棱长相等等;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用棱长1cm的正方体搭建一个大正方体,深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9课时加减法的估算的PPT模板,一共包括27张幻灯片。学习估算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体会估算过程以及估算的必要性。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定义以外还需要学会估算的技巧和策略。这份PPT模板从五个部分展开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讲解。第一部分展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第二部分是课前导入部分。第三部分是学习任务一,阅读分析题意,探索解决方法。第四部分是学习任务。二,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用例题的方式详细展开了解答问题的过程,同时还进行了拓展延伸和归纳总结。第五部分是学习任务三,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这是一套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有关的演示文稿,包含33张幻灯片。本节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总结出其特点,并且能够区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不同,了解其重要价值。同时,通过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后,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正确的绘制方法,还可以根据所给数据绘制出统计图,这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这份PowerPoint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内容是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第二部分内容是课前导入,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其次对统计图的重要性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内容是学习任务,学生一方面能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达标练习和知识总结。第五部分内容是布置作业。
这是一套与认识20以内的数有关的演示文稿,包含20张幻灯片。通过学习此堂课,学生们能够认识20以内的数,并且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还可以比较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同时,教师为学生们展现日常生活中20以内的数,帮助他们加强记忆,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能够主动探索知识,这也培养了学生们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7课时近似数的PPT模板,一共包括31张幻灯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体会近似数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完这节课程之后,学生应该能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同时能正确的用大约来描述近似数。这份PPT模板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近似数的教学。第一部分主要展示了近似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第二部分是课前导入部分,通过奥运会这一主题引出近似数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学习任务一,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这一部分展示了一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其中包括近似数和准确数两种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对近似数这一概念进行讲解。第四部分是学习任务二,借助数轴直观感知近似数,这一部分让学生学会怎样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第五部分是学习任务三,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这是一套适用于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复习的PPT课件模板,共计29页。本套ppt模板首先对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进行了梳理,接着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了知识点梳理和重难点精讲,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简单的加、减法。第一个知识点首先介绍了数数的方法,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等,然后通过例题进行重难点讲解;第二个知识点首先介绍了百数表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等,然后呈现例题,通过对数的排序填空加深学生对百位数以内的印象,通过与实践相联系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加感兴趣,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第三个知识点首先简要复习了一下整十数加减个位数等简单的加减法,随后对重难点进行讲解。最后呈现了一些高频考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这是一套与折线统计图单元复习有关的演示文稿,包含31张幻灯片。通过本堂复习课,学生们能够系统地回顾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包括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及应用,从而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做题方法和策略能够得到进一步更新,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综合素养。这份PowerPoint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该模板首先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其次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二部分内容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意义,其次介绍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这是一套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有关的PPT,总共29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还能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从而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归纳,学生们能够读懂其中所表达的信息,并且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断,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份PPT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是学习目标,此模板首先能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其次是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内容是重点难点,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和核心素养。第三部分内容是课前导入。第四部分内容是学习任务,学生一方面能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当时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五部分内容是达标练习,巩固成果。第六部分内容是知识总结。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5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期末复习讲解测的PPT课件,一共包括27张幻灯片。设置该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数出1~5,会正确读写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同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计算五以内的加减法。该到PPT从思维架构和知识精讲两个方面展开5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单元复习课程。第一部分为思维架构,该部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5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和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三大点。第二部分为知识精讲,第一个知识点为1~5的认识,包括各数的含义、比大小、第几、分与合;第二个知识点为1~5的加减法,重点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第三个知识点为0的读写和加减法。
这是一套与《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有关的PPT,总共34页。教师本节课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理解。同时,通过进一步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能够运用该知识解决相应数学问题。这份PPT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是认识小数,此模板首先介绍了小数的意义以及构成,其次是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展示,最后是小数的大小的比较。第二部分内容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方面引导学生计算小数的加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第三部分内容是巩固练习,这一部分一方面呈现了习题《填一填》,另一方面是对习题《选一选》进行介绍。第四部分内容是课后作业。
这是一套关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PPT课件,一共包括32张幻灯片。设置该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树叶、风筝的形状,发现他们的特点,引出对称这一知识点。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一是认识对称现象,通过一些图形来辨别是不是对称的,并学会用对折的方式来检验。学习任务二是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该部分需要学生进行剪纸,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对折能剪出两边一样的图形,所以将这条线称为对称轴,两边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任务三是达标练习,巩固成果,该部分包括判断、选择、连线三种题型,帮助学生加深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在线
客服